梅毒按病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一期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及附近淋巴结肿大;二期有多样皮肤黏膜损害、全身症状及多器官累及;三期累及全身组织器官,有皮肤黏膜损害、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受累等,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有感染史者复发症状可能不同
二期梅毒症状
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此期的症状较为多样,皮肤黏膜损害是常见表现,可出现梅毒疹,其形态多样,包括斑疹、丘疹、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不痛不痒,皮疹通常有鳞屑,可累及全身皮肤及黏膜,如手掌、足底等部位的梅毒疹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红色或红褐色斑疹或斑丘疹,一般无自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扁平湿疣,好发于外阴、肛门等部位,为扁平的丘疹,表面湿润,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还可能累及骨骼、眼部、神经系统等,如出现骨膜炎导致骨骼疼痛,虹膜炎引起眼部不适等。
三期梅毒症状(晚期梅毒)
三期梅毒一般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数年甚至10-15年发生,可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病情较为严重。皮肤黏膜损害主要为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面部、肩部、背部及四肢伸侧,为皮下结节,质地较硬,可融合成环状、匐行性等形状。树胶肿是三期梅毒的典型表现,为深在性的皮下结节或肿块,逐渐增大,中心可软化破溃形成溃疡,有黏稠树胶状脓汁排出,愈后形成瘢痕。心血管系统受累时可出现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导致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神经系统受累可引起脊髓痨、麻痹性痴呆等,出现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等。
不同人群感染梅毒后的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妊娠期女性感染梅毒,可能会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死胎或出生后患有先天性梅毒,出现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肝脾肿大等多种症状;老年人感染梅毒后,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症状可能不典型,病程进展可能相对隐匿,但一旦出现症状往往病情可能较为严重。生活方式不健康、有高危性行为史等人群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应定期进行梅毒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有梅毒感染病史的人群再次感染或复发时,症状可能与初次感染有所不同,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