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程度、特点、年龄差异不同)、餐后饱胀(与进食量、生活方式有关)、早饱感(与进食量、胃部基础疾病史有关)、嗳气(胃内气体积聚、无明显性别特异性)、恶心(部分患者有、孕妇较常见)、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多为吃进食物、婴幼儿常见)。
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疼痛特点: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烧灼样痛等。例如,部分患者会感觉上腹部有持续或间歇性的胀满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与进食相关,有的在进食后加重,有的则在进食后缓解,但没有特定的规律能完全概括所有情况。
年龄差异:儿童消化不良时上腹部不适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描述疼痛性质,常表现为哭闹、拒食等,这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身体不适的感知方式有关。
餐后饱胀: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上腹部饱胀,饱腹感持续时间较长。比如,进食一小碗米饭后,就觉得肚子很胀,长时间都没有饥饿感。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本身有久坐、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加重餐后饱胀感,因为运动少会影响胃肠蠕动,导致食物消化排空减慢。
早饱感:进食后不久就有饱腹感,以致不能完成正常餐量的进食。例如,正常一餐能吃一碗饭,而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吃几口就觉得饱了,无法继续进食。
病史因素:有胃部基础疾病史的人,如胃炎、胃溃疡患者,更容易出现早饱感,因为原有疾病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
嗳气:胃内气体上升至咽喉部排出,可伴有酸腐气味。有时候患者会不自觉地频繁嗳气,这是因为消化不良导致胃内气体积聚过多。
性别差异: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但不同性别在应对嗳气带来的不适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恶心:有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部分消化不良患者会出现恶心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呕吐。
特殊人群:孕妇在孕期出现消化不良时,恶心症状可能较为常见,这与孕期体内激素变化、胃肠蠕动减慢等因素有关,需要特别注意营养的合理摄入,因为恶心可能影响营养的正常摄取。
呕吐: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出口腔。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一般为非喷射性,呕吐物多为吃进去的食物。
年龄因素:婴幼儿消化不良时呕吐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一旦喂养不当等就容易出现呕吐情况,要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状、量等,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