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治疗以内镜下治疗为主导,其中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适用于大部分体积较小形态规则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针对较大平坦型或特殊部位息肉,外科手术用于息肉体积大或疑恶变、多发性广基息肉情况,儿童患者优先内镜微创治疗,老年患者首选内镜治疗手术需评心肺功能等,有基础病史患者治疗前需优化基础病状态。
一、内镜下治疗为主导方式
1.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适用于大部分体积较小(直径通常小于2cm)、形态规则的肠息肉,通过内镜将息肉直接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较高,能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完成治疗,适用于多数良性息肉情况。例如,对于直径1-2cm的单发腺瘤性息肉,内镜下切除是常用且有效的手段。
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针对较大的平坦型息肉或特殊部位(如结肠近肛门处等操作难度较高区域)的息肉,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减少息肉复发风险,尤其适用于直径大于2cm但无明显恶变倾向的息肉,通过精细内镜技术实现病灶的完整移除。
二、外科手术治疗情况
1.息肉体积大或疑恶变时:当肠息肉直径大于2cm且怀疑有癌变倾向、内镜下切除困难时需行外科手术,如息肉形态不规则、病理检查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情况,外科手术可完整切除病灶并进行全面病理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浸润癌等情况。
2.多发性广基息肉:对于多发性肠息肉且范围较广、内镜下无法完全处理时,需外科手术干预,综合患者整体状况制定手术方案,完整清除病变组织,避免遗漏潜在病灶。
三、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肠息肉相对少见,发现肠息肉后优先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因儿童身体耐受性较差,外科手术创伤对儿童影响更大,需谨慎评估息肉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最大程度减少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老年患者:老年人体质较弱,内镜下治疗通常为首选,若需手术则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确保手术安全,术后恢复需加强监护,注意预防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调整治疗及康复方案。
3.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治疗前需优化基础病状态,内镜下治疗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手术患者需综合评估基础病对手术的影响及术后恢复的影响,选择对基础病干扰较小的治疗方式,保障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