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需详细采集既往病史等了解脾大相关情况、体格检查明确脾大小及观察体征、实验室行血常规等检查及影像学超声、CT/MRI检查;治疗包括针对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肝病等病因治疗,对症处理脾功能亢进的手术或介入,还需考虑儿童和老年人脾大的特殊情况。
一、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包括感染史(如病毒、细菌感染等)、血液系统疾病史(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肝病病史(如肝炎、肝硬化等),了解脾大的发生时间、进展速度及伴随症状(如发热、贫血、出血、黄疸等)。
2.体格检查:通过触诊明确脾脏大小,测量脾脏下缘至肋缘的距离及脾脏右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贫血貌、黄疸、肝掌、蜘蛛痣等体征,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线索。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形态,如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减少且形态异常,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可异常增高或降低。
肝功能检查:评估有无肝病相关指标异常,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肝病导致脾大。
病原体检测:针对怀疑感染因素,进行病毒(如乙肝病毒、EB病毒等)、细菌等相关病原体检测。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为筛查脾大的常用方法,可准确测量脾脏大小、形态,观察有无占位性病变等。
CT及MRI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脾脏结构,有助于鉴别脾大是因增生、肿瘤还是囊肿等原因引起。
二、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感染性脾大:若由病毒感染引起,需进行相应抗病毒治疗;细菌感染则使用敏感抗生素。
血液系统疾病所致脾大:如白血病,根据具体类型采取化疗等治疗措施;溶血性贫血等可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肝病相关脾大:乙肝导致的肝硬化需进行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2.对症治疗:
脾功能亢进:当脾大导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明显脾功能亢进表现时,若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可考虑脾切除手术,但需严格把控手术适应证;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考虑介入治疗等缓解症状。
3.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脾大:需重点排查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等病因,诊断时谨慎评估,治疗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充分考虑儿童身体耐受及生长发育特点。
老年人脾大:需综合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情况,治疗时权衡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风险与收益,充分评估老年人身体耐受能力,以患者舒适度为重要考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