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经性接触传播,特定亚型可致生殖器等部位疣状增生,初期为淡红小丘疹渐增大增多呈多样形态,结合不洁性接触史等及相关检查诊断,采用物理或外用药物治疗且性伴侣需同时治疗;珍珠丘疹是阴茎冠状沟良性病变,病因不明,皮损珍珠状光滑不融合无自觉症状,可通过皮损等与尖锐湿疣鉴别,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性活跃人群要重视安全性行为,青壮年男性注意局部清洁,儿童尖锐湿疣偶因母婴或间接接触需加强护理及时就诊。
一、尖锐湿疣
1.定义与病因: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HPV特定亚型(如6型、11型等)易引发皮肤黏膜疣状增生病变,好发于生殖器、肛门等部位。
2.临床表现:初期为淡红色小丘疹,渐增大增多,形态多样,可为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等,质地柔软,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可有瘙痒、灼痛等。
3.诊断依据:结合不洁性接触史、典型皮损表现,可通过醋酸白试验、HPV核酸检测等辅助诊断。
4.治疗原则: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电灼等)或外用药物治疗,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注意避免对正常组织过度损伤,性伴侣需同时检查治疗。
二、珍珠丘疹
1.定义与特点:是发生于阴茎冠状沟边缘及冠状沟的良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刺激、生理发育变异等有关,皮损为白色、肤色或淡红色小丘疹,呈珍珠状,表面光滑,质地较硬,互不融合,无自觉症状。
2.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皮损呈规律性分布,无明显不适,不影响健康及性功能。
3.鉴别诊断:与尖锐湿疣可通过皮损形态、生长速度等区分,珍珠丘疹无明显增大趋势,醋酸白试验多为阴性。
4.处理原则: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定期观察即可,若患者有美观需求,可采用激光等物理方法去除,但需谨慎操作避免不良后果。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性活跃人群:尖锐湿疣在性活跃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需重视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风险,若出现生殖器异常皮损应及时就医排查。
2.青壮年男性:珍珠丘疹多见于此人群,日常应注意保持阴茎局部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刺激,无需过度焦虑,若有疑虑可咨询皮肤科医生明确诊断。
3.儿童及婴幼儿:尖锐湿疣偶可见于儿童,多因母婴传播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所致,需加强护理,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若发现异常皮损需及时就诊,珍珠丘疹一般不发生于儿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