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是志贺菌属细菌,分为4个群,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致病机制是侵入肠黏膜固有层繁殖致炎症等病变并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症状,儿童、老年人及一般人群感染特点不同,儿童易感染且病情变化快,老年人病情可能重且影响基础疾病,一般人群中不注意卫生者感染风险高,需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预防
一、志贺菌属细菌的分类
志贺菌属分为4个群,即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不同群的志贺菌在致病性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宋内志贺菌引起的症状相对较轻等。
二、传播途径及致病机制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水等是常见的传播媒介。例如,在卫生条件较差、水源被污染的地区,人群感染细菌性痢疾的风险较高。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如喜欢用手接触外界物品后不及时洗手等,更容易通过手-口途径摄入志贺菌而发病。
致病机制:志贺菌经口进入人体后,可穿过肠黏膜上皮细胞侵入肠黏膜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肠黏膜出现炎症、坏死、溃疡等病变,从而引起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典型的细菌性痢疾症状。志贺菌还可产生内毒素,内毒素吸收进入血液后可引起发热、毒血症甚至休克等全身症状。
三、不同人群的感染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志贺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感染细菌性痢疾。而且儿童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体温、腹泻次数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疑似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如腹泻伴有黏液脓血便、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志贺菌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也可能较慢。同时,老年人常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细菌性痢疾可能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因此老年人感染后更需要及时就医,并在就医过程中向医生告知自身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并进行合理诊治。
其他人群:一般人群中,不注意饮食卫生、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例如,一些经常在外就餐、饮食卫生难以保证的人群,以及生活在环境卫生较差、水源可能被污染地区的人群,都需要更加注意预防志贺菌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