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引发疼痛多集中上腹部不同类型有细微差别性质多样长期饮食不规律者易出现,消化不良表现为进食后饱胀早饱食欲不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者易出现,还伴嗳气反酸,其他伴随有恶心呕吐、短期内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出现黑便或便血等情况都需关注。
一、胃部疼痛的特点
1.疼痛位置:胃病引发的疼痛多集中在上腹部,即在胸骨下方、肚脐以上区域。不同类型胃病疼痛位置存在细微差别,像胃溃疡疼痛通常于进食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位置相对固定;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为空腹痛,多在空腹时(如餐前、夜间)发作,位置可能偏右上腹。儿童时期胃病相对少见,若儿童出现上腹部不适需予以重视;老年人患胃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疼痛感知不如年轻人敏锐。
2.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烧灼样痛等。例如胃溃疡一般表现为隐痛或钝痛,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呈现饥饿痛、烧灼痛。性别方面通常无明显差异,但不同个体因体质等因素对疼痛的感受有别。生活方式上,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者更易出现胃部疼痛相关症状。
二、消化不良相关表现
1.进食相关不适:进食后出现饱胀感,即便进食量较少也很快有饱腹之感;可能存在早饱现象,即进食少量食物就觉饱胀难以下咽;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对食物的欲望降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者更易出现消化不良表现。儿童若出现消化不良,会影响生长发育,需关注其饮食及身体状况变化。
2.嗳气、反酸:频繁嗳气,即打嗝,感觉有气体从胃内上涌;反酸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产生烧心、反酸水的感觉。年龄较小的儿童出现反酸需留意是否有胃食管反流等问题,老年人出现此症状要警惕胃部病变可能。
三、其他伴随症状
1.恶心、呕吐:部分胃病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致呕吐。呕吐物性状有一定提示意义,如呕吐物含胆汁可能提示有十二指肠反流等情况。女性孕期出现的孕吐需与胃病引起的呕吐区分,若非孕期出现频繁呕吐要考虑胃病可能。
2.体重变化:短期内无明显缘由出现体重下降,可能与胃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有关。比如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长期消化吸收不良会致使体重逐渐减轻。老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更应重视,需排查胃部疾病。
3.黑便或便血:若出现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可能有出血情况,常见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若出现便血且为暗红色或鲜红色,可能是下消化道或胃部较大量出血。无论年龄、性别,出现黑便或便血都应及时就医排查胃病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