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中白细胞等细胞变化与伤寒诊断提示,细菌学检查血培养早期阳性高、骨髓培养阳性更高适用于抗生素治疗后、粪便培养病程中后阳性高需排胆道带菌、尿培养早期阴性,血清学肥达反应有诊断意义但需结合临床,分子生物学PCR可提高检出率但实验室要求高;特殊人群儿童采血操作轻柔及家长协助标本采集,老年患者有创检查需评估基础病且血清学不典型要结合其他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呈减少趋势,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若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0.5×10/L或消失,对伤寒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2.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是确诊肠伤寒的重要依据,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患者发热初期采血培养阳性率较高。
骨髓培养:阳性率比血培养更高,可达90%以上,尤其适用于已接受抗生素治疗、血培养阴性的患者,因为骨髓中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后持续释放,使得骨髓培养阳性率更高。
粪便培养:病程第3-4周阳性率较高,但需注意排除胆道带菌者,因为肠道中伤寒杆菌可通过胆道排出至粪便中。
尿培养:早期常为阴性,病程3-4周时阳性率较低。
3.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即伤寒杆菌血清凝集试验,若O抗体(伤寒杆菌脂多糖抗体)效价≥1:80,H抗体(伤寒杆菌鞭毛蛋白抗体)效价≥1:160,或恢复期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则有诊断意义,但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因为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4.分子生物学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伤寒杆菌DNA,可提高伤寒杆菌的检出率,尤其适用于已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学检查不易获得阳性结果的患者,但该检查技术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临床应用相对受限。
二、特殊人群检查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采血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因哭闹等导致标本采集困难或影响结果准确性,儿童留取粪便、尿液标本时需家长协助,确保标本采集量符合要求,同时要考虑儿童对检查的耐受性,尽量安抚儿童情绪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血培养、骨髓穿刺等有创检查时,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凝血等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方式,避免因检查操作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同时老年患者血清学检查可能出现抗体反应不典型的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