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痉挛主要表现为突然剧烈哭闹(多傍晚或夜间发作、难安抚)、腹部腹胀且紧张、肠鸣音亢进;年龄、喂养方式、环境等因素会影响其症状,新生儿是特殊人群,出现相关症状时需观察一般情况,不适及时就医,要保持环境舒适、合理喂养等以减少或缓解肠痉挛。
一、新生儿肠痉挛的主要症状
(一)哭闹不安
新生儿肠痉挛时最突出的表现是突然发生的剧烈哭闹,可持续数小时,也可阵发性发作。哭闹时婴儿面部潮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抱哄、喂奶等都不能缓解,而最终以排气或排便而停止。这种哭闹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哭闹不同,往往难以安抚,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在傍晚或夜间发作。例如有研究显示,约60%-70%的肠痉挛新生儿主要表现为无法安抚的哭闹。
(二)腹部表现
1.腹胀:腹部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用手触摸可感觉到腹部较紧张,这是由于肠道痉挛导致肠道内气体积聚等原因引起。
2.肠鸣音亢进:在听诊时可发现肠鸣音比正常情况下活跃,次数增多。这是因为肠道痉挛时,肠道蠕动加快,从而使肠鸣音亢进。
二、不同因素对新生儿肠痉挛症状的影响及应对
(一)年龄因素
新生儿年龄较小,自身表达不适的能力有限,主要通过哭闹等方式来体现肠痉挛的症状。随着月龄的增长,部分新生儿肠痉挛的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也有部分可能持续存在,需要家长密切观察。例如,出生后1-3个月的新生儿肠痉挛相对较为常见,症状也可能更为明显。
(二)生活方式因素
1.喂养方式:如果喂养不当,如喂奶时吸入过多空气,可能会加重肠痉挛的症状。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如果母亲进食了一些容易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等,也可能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导致肠痉挛症状加重。
2.环境因素:环境温度不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刺激新生儿,诱发肠痉挛,表现出哭闹等症状。例如环境温度过低时,新生儿可能因寒冷刺激导致肠道痉挛,出现相应的不适表现。
(三)特殊人群风险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属于特殊人群,在出现肠痉挛症状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等。如果新生儿除了哭闹不安、腹胀等肠痉挛表现外,还伴有精神萎靡、发热、呕吐频繁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不是单纯的肠痉挛,而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表现。同时,家长在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保持环境的舒适,合理喂养,避免新生儿腹部受凉等,以减少肠痉挛的发生或缓解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