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疗包括手术(分根治性与姑息性)、化疗(含术前新辅助、术后辅助、晚期姑息)、放疗(有术前、术后、晚期)、靶向治疗(针对特定靶点需基因检测)、免疫治疗(适用于部分晚期胃癌特定患者),还有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有基础疾病者需综合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
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分为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根治性手术旨在彻底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适用于早期及部分中期胃癌,需根据肿瘤部位、分期等确定切除范围,包括胃部分切除或全胃切除并淋巴结清扫。姑息性手术多用于肿瘤无法根治性切除但有并发症(如梗阻、出血)的情况,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二、化疗
1.术前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适用于部分局部晚期胃癌。
2.术后辅助化疗:用于根治性手术后,杀灭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常见方案如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等。
3.晚期胃癌姑息化疗:针对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通过化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常用药物组合需依据肿瘤分子特征等选择。
三、放疗
1.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可能性,适用于部分进展期胃癌。
2.术后放疗:用于根治性手术后有肿瘤残留或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降低局部复发率。
3.晚期放疗:针对骨转移等引起疼痛的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四、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特定靶点进行治疗,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癌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靶点后选择相应药物,可提高治疗针对性并减少不良反应。
五、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适用于部分晚期胃癌患者,尤其是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患者,可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等,需评估患者免疫状态及肿瘤特征后应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身体耐受性,治疗方案应适当调整,优先选择对机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密切监测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2.儿童胃癌:极为罕见,治疗需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案,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注重长期生存质量及远期并发症防控。
3.有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时需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调整治疗方案以平衡肿瘤控制与基础疾病管理,降低治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