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由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增生所致与雄激素代谢失衡、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等机制相关好发于5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渐升临床表现有下尿路症状如尿频夜尿多、进行性排尿困难及可引发尿潴留等并发症诊断靠病史采集、直肠指检、PSA检测、超声检查治疗分观察等待、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可单独或联合用)、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老年需关注药物对心血管影响及定期检查合并其他病者治疗需综合考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一、定义与发病基础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由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增生所致,其发病与雄激素代谢失衡、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等机制相关,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
二、临床表现特征
1.下尿路症状:常见尿频(尤其夜尿次数增多)、尿急、尿不尽感,随病情进展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迟缓、尿线变细、排尿射程缩短等,严重时可引发尿潴留、血尿、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三、诊断评估体系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排尿症状发生发展过程、既往病史等;2.直肠指检:可触及增大且质地韧的前列腺,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方法;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用于鉴别前列腺癌,正常参考值一般为PSA<4ng/mL,若PSA升高需进一步排查;4.超声检查:经腹或经直肠超声可清晰显示前列腺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评估残余尿量等。
四、治疗策略分类
1.观察等待:适用于症状轻、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低且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2.药物治疗:常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可松弛前列腺平滑肌,缓解排尿困难;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等)通过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缩小前列腺体积,两类药物可单独或联合使用;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反复尿潴留、血尿、肾功能损害等)的患者,可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手术方式,解除尿路梗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男性:需密切关注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使用α受体阻滞剂时警惕体位性低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同时,定期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动态评估病情进展;2.合并其他疾病患者:若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量,选择对其他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加重病情,例如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某些药物时需监测血糖变化,确保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