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等易感,传播途径有经食物、水、日常生活接触,普遍人群易感,儿童、青壮年及生活方式不良者更易感染。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急性患者粪便中含有大量痢疾杆菌,若不妥善处理,容易污染周围环境。慢性患者和带菌者由于症状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例如,一些慢性痢疾患者可能长期携带痢疾杆菌却未得到及时诊断和隔离,不断向外界排出病菌,从而造成疾病的传播。
不同年龄人群对痢疾杆菌的易感性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容易感染痢疾杆菌。而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传播途径:
经食物传播是常见的方式之一。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肉类等,如果在加工、储存或食用过程中没有做好卫生防护,就可能导致人感染。例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小餐馆,食物的清洗、烹饪过程不规范,容易使食物被痢疾杆菌污染,顾客食用后就可能引发痢疾。
经水传播也较为重要。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源,如果没有经过彻底消毒就被饮用,会引起痢疾的暴发流行。比如,在一些农村地区,使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源,当水源受到痢疾杆菌污染时,大量人群饮用后会同时发病。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也不可忽视。通过手接触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门把手等,然后再经手接触口,就可能导致感染。特别是儿童,他们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通过这种方式感染痢疾杆菌。比如,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儿童之间的密切接触以及对公共物品的频繁接触,增加了痢疾杆菌传播的机会。
易感人群:
普遍人群对痢疾杆菌都有一定易感性,但儿童和青壮年相对更易发病。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对痢疾杆菌的抵抗力较弱;青壮年由于生活和工作中的接触机会较多,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也容易感染痢疾杆菌。而老年人如果本身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身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感染痢疾杆菌且病情可能更严重。例如,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免疫力低下,一旦感染痢疾杆菌,可能会出现病情迁延不愈、并发症增多等情况。
生活方式不良的人群也更容易感染痢疾。比如长期不注意饮食卫生,经常食用路边摊不洁食物的人;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经常洗手的人;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生活或工作的人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增加了与痢疾杆菌接触的机会,从而提高了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