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疑似急性尿路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行尿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非药物干预需保证充足饮水以冲刷尿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等,确诊后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遵医嘱选用合适抗生素,孕妇用药要权衡对胎儿影响、儿童避免用影响软骨发育药物、老年要监测肝肾功能及关注自身特殊情况。
一、明确诊断排查
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疑似急性尿路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检查,观察尿中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情况,必要时进行尿培养,以明确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情况,这是快速解决急性尿路感染的前提,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人群的尿液检查指标参考范围有所差异,如女性孕期尿常规中白细胞等指标异常需更谨慎判断。
二、非药物干预要点
充足饮水:每日保证饮水量在2000-3000ml左右,通过增加排尿频次来冲刷尿道,有助于将尿道内的细菌等病原体排出体外,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量可适当调整,儿童需根据体重等合理安排,避免因饮水不足导致尿液浓缩,不利于病原体排出。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女性排尿后应从前往后擦拭,防止肛门周围细菌污染尿道;男性也需注意局部清洁,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洁外阴,减少细菌侵入尿道引发感染的风险,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因易合并尿路感染,更要注重个人卫生以控制感染风险。
三、药物治疗原则
确诊急性尿路感染后,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常见药物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但需遵医嘱使用。对于特殊人群,孕妇用药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儿童患者应避免自行使用喹诺酮类等可能影响软骨发育的药物,需由医生根据年龄、病情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可能减退,用药时要监测肝肾功能,注意药物副作用。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孕妇:孕期患急性尿路感染需谨慎用药,及时就医后,医生会根据孕周等情况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抗生素,同时强调多饮水、保持外阴清洁等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因为孕期身体生理变化可能影响尿路感染的治疗及预后,需格外关注。
儿童:儿童急性尿路感染应及时就医,家长不可自行给儿童服用成人抗生素,要严格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保证儿童充足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儿童排尿等症状变化,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及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感染易扩散,需及时有效处理。
老年患者:老年人体质较弱,患急性尿路感染时除积极治疗外,要注意监测体温、尿量等变化,保证营养摄入,预防因感染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药物相关的不适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