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是起源于睾丸生殖细胞或非生殖细胞组织的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且青壮年多见,组成分类包括占绝大多数的生殖细胞肿瘤(细分为精原细胞瘤及其变异型、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等)和相对少见的非生殖细胞肿瘤(如间质细胞瘤等),发病与隐睾等因素相关,症状有睾丸无痛性肿大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测,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等,儿童隐睾需尽早干预成年男性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一、定义
睾丸肿瘤是指起源于睾丸生殖细胞或非生殖细胞组织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二、组成分类
(一)生殖细胞肿瘤
占睾丸肿瘤的绝大多数(约95%),又可细分为精原细胞瘤及其变异型、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如胚胎癌、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等)。精原细胞瘤约占生殖细胞肿瘤半数以上,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常包含多种成分组合;
(二)非生殖细胞肿瘤
相对少见(约5%),包括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瘤等性腺基质肿瘤,以及睾丸网腺瘤、间皮瘤等其他罕见肿瘤。
三、发病情况
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隐睾(睾丸未降入阴囊)是明确高危因素,隐睾患者发生睾丸肿瘤风险较正常人群高10~40倍;此外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等也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不同年龄阶段发病特点有所差异,青壮年群体相对高发。
四、症状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或阴囊内肿块,部分可伴有阴囊沉重感、隐痛或钝痛;若肿瘤分泌激素,可能出现相应内分泌紊乱表现,如绒癌可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导致男性乳腺发育等;晚期可能出现转移相关症状,如腹部肿块、咳嗽咯血等(转移至肺等部位时)。
五、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了解睾丸肿块的大小、质地等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睾丸肿块性质,CT、MRI等有助于评估肿瘤范围及有无转移;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
如甲胎蛋白(AFP)、hCG等检测,对判断肿瘤类型、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例如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常伴有AFP或hCG升高
六、治疗原则
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分期等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如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对于生殖细胞肿瘤,术后常辅以化疗或放疗,非生殖细胞肿瘤则根据具体病理类型及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七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儿童隐睾患者,需尽早干预,因隐睾发生睾丸肿瘤风险显著增高,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肿瘤发生风险;成年男性若发现睾丸异常肿块等情况应及时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影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