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分原发和继发,原发源于尿道狭窄等致尿液滞留,继发由上尿路结石排至尿道受阻停留;病因有尿液成分改变致结晶析出及尿道局部因素致尿液滞留;按部位分前尿道和后尿道结石;临床表现有排尿困难、尿痛、血尿;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需去除结石、解除梗阻、防治感染;儿童需防尿道异物并谨慎治疗,老年人要综合评估健康选影响小方式,女性尿道结石少见,妊娠女性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诊疗手段。
一、定义
尿道结石是指在尿道内形成的结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尿道结石较少见,多源于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导致尿液滞留进而形成结石;继发性尿道结石常由上尿路结石排至尿道后受阻停留所致。
二、病因
1.尿液成分改变:尿液中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浓度过高,超出尿液溶解阈值时,易析出结晶并逐渐形成结石,如长期饮水少、尿液浓缩者易患。
2.尿道局部因素: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尿道异物等可致尿液滞留,促进结石形成,尿道狭窄使尿液排出不畅,晶体易沉积。
三、分类
按结石部位分为前尿道结石与后尿道结石,前尿道结石多位于尿道球部或舟状窝,后尿道结石常停留于前列腺部尿道或尿道膜部。
四、临床表现
1.排尿困难:结石梗阻尿道时,出现排尿费力、尿线变细或滴沥,严重时可致急性尿潴留。
2.尿痛:表现为排尿时尿道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前尿道结石者局部有明显疼痛及压痛,后尿道结石者会阴部、阴囊部有疼痛。
3.血尿:多为镜下血尿,也可出现肉眼血尿,排尿终末时明显,与结石摩擦尿道黏膜有关。
五、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前尿道结石可通过触诊于尿道部位摸到硬结,后尿道结石经直肠指检可触及。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尿道内高密度结石影;超声检查能探测尿道内结石;尿道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结石部位、大小及尿道情况。
六、治疗原则
1.去除结石:根据结石大小、部位等选择合适方法,如内镜下碎石取石术,利用内镜将结石粉碎后取出;对于较大或复杂结石可采用开放性手术取石。
2.解除梗阻:存在尿道狭窄等梗阻因素时,需同时处理梗阻,以防止结石复发。
3.防治感染:合并尿路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处理结石。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多因尿道异物等导致结石,需避免尿道异物摄入,发现尿道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结石可能,儿童治疗需谨慎选择创伤小的方法。
老年人:常合并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对机体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关注术后恢复情况。
女性:尿道较短较宽,结石相对少见,妊娠女性需谨慎选择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手段,避免辐射等对胎儿的不良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诊断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