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破裂是产科极严重可危及母儿生命的并发症,常见原因有子宫手术史、先露部下降受阻、宫缩剂使用不当、感染等,临床表现分先兆子宫破裂(产妇烦躁不安下腹剧痛等伴病理缩复环)和子宫破裂(下腹撕裂样剧痛后全腹持续疼痛伴休克等),诊断通过询问病史结合超声等检查,治疗需立即手术纠正休克等,预防要加强产前检查、正确处理产程、高危孕妇管理,有剖宫产史孕妇需密切监测产检评估分娩方式,高龄产妇要加强产检配合产程管理。
一、定义
子宫破裂是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的破裂,为产科极严重并发症,可危及母儿生命。
二、常见原因
1.子宫手术史:如既往剖宫产史,子宫瘢痕处愈合不良,妊娠晚期或分娩时子宫收缩可致瘢痕破裂;此外,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肌层有瘢痕,也可能增加子宫破裂风险。
2.先露部下降受阻: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如肩先露、额先露等)可使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下段过度牵拉而破裂。
3.宫缩剂使用不当:分娩过程中不恰当使用缩宫素等宫缩剂,导致子宫收缩过强,引发子宫破裂。
4.感染:宫腔感染等可影响子宫肌层的完整性,增加子宫破裂几率。
三、临床表现
1.先兆子宫破裂:产妇表现为烦躁不安、下腹剧痛难忍,排尿困难或出现血尿,子宫下段压痛明显,可见病理缩复环(子宫体部肌肉增厚,下段被过度牵拉变薄,两者间形成环状凹陷并随宫缩上升)。
2.子宫破裂:产妇突然感到下腹撕裂样剧痛,之后腹痛暂时缓解,但很快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伴有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腹部检查可扪及胎体,胎心音消失等。
四、诊断方法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如既往手术史、产程情况等)、结合临床表现,再辅以超声检查(可观察子宫肌层连续性等情况)、阴道检查等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子宫破裂,需立即手术治疗,同时积极纠正休克,预防感染等。手术方式根据破裂情况等决定,如行子宫破裂修补术或子宫切除术等。
六、预防措施
1.加强产前检查:对有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要详细评估,定期产检,密切观察子宫情况。
2.正确处理产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并处理先露部下降受阻等异常情况,避免不恰当使用宫缩剂。
3.高危孕妇管理:高龄产妇、有子宫手术史等高危人群,孕期应加强管理,分娩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必要时提前住院待产。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有剖宫产史孕妇:孕期需密切监测,定期产检,注意有无腹痛等异常情况,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分娩时需评估子宫瘢痕情况,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方式,降低子宫破裂风险。
高龄产妇:孕期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更应加强产检,严格遵循医生的孕期指导,积极配合产程管理,保障母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