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侵袭腰椎致的特异性感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经呼吸道等入体血播至腰椎且免疫力下降时引发,感染后破坏椎体骨质致干酪样坏死等,有全身低热盗汗等及局部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通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按原则行抗结核药物治疗,严重时手术,儿童治疗需监测药物对发育影响,老年要评估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定义
腰椎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袭腰椎部位引发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属于骨结核的常见类型,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行传播等途径到达腰椎后,在局部定植繁殖,破坏腰椎骨质及周围组织。
二、病因
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经呼吸道等途径侵入人体后,通过血行播散至腰椎部位,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青少年因身体发育阶段免疫力相对较低、老年人因基础疾病致免疫力减弱等),易引发腰椎结核。
三、病理变化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腰椎后,会破坏椎体骨质,出现干酪样坏死,进而形成冷脓肿,脓肿可沿组织间隙向周围蔓延,如向腰大肌间隙扩散形成腰大肌脓肿等,还可能导致腰椎椎体结构破坏、椎间隙变窄等。
四、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患者多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因感染影响生长发育出现体重不增、精神萎靡等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掩盖部分症状,需仔细甄别。
(二)局部症状
腰部疼痛为常见表现,活动时疼痛加剧,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腰椎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侧弯等,部分患者可在腰部触及质软的冷脓肿。
五、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后期可见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等改变;2.CT:能更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程度、冷脓肿范围等;3.MRI:对早期病变敏感,可发现骨髓水肿、椎体信号异常等早期改变。
(二)实验室检查
血沉增快提示体内有炎症活动,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阳性有助于提示结核感染,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六、治疗方式
(一)抗结核药物治疗
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使用抗结核药物,这是治疗腰椎结核的基础,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耐药情况等合理选择药物组合。
(二)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有明显脊柱畸形或冷脓肿压迫神经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病灶清除术等,术后患者仍需规范进行抗结核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治疗时需密切监测抗结核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检查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因儿童处于生长阶段,药物可能对骨骼发育等产生一定作用,需谨慎评估药物使用。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中需充分评估身体状况,如心、肝、肾功能等,注意抗结核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治疗过程中加强营养支持,关注患者整体身体耐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