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伴随脱水是因腹泻致肠道大量丢失水分及电解质超机体代偿能力的病理状态,有轻中重不同程度表现,轻度失水占比约3%-5%有口渴等表现,中度5%-10%有精神萎靡等,重度超10%有极度萎靡等及循环衰竭,儿童脱水进展快需监测,老年人代偿弱补液要谨慎,基础疾病者补液需格外小心,相关研究为识别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定义阐释
腹泻伴随脱水是指因腹泻导致肠道大量丢失水分及电解质,引起机体体液容量减少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病理状态,是腹泻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由腹泻造成的体液丢失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所致。
二、症状表现分层
(一)轻度脱水
失水占体重的比例约为3%-5%。患者可出现口渴感,尿量较平时减少,皮肤弹性轻度下降,如捏起后松手恢复稍慢,一般无明显精神状态改变,儿童可能仅有轻微烦躁。
(二)中度脱水
失水占体重的比例约为5%-10%。患者精神状态多表现为萎靡或烦躁,眼窝和前囟有明显凹陷,皮肤干燥且弹性差,用手按压皮肤后恢复时间延长,尿量显著减少,儿童还可能出现哭闹时泪少等表现。
(三)重度脱水
失水占体重的比例超过10%。患者呈现极度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状态,眼窝和前囟深陷至难以察觉,皮肤黏膜极度干燥、弹性极差,尿量极少或无尿,同时伴有循环衰竭表现,如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群体
儿童因体液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腹泻时脱水进展相对较快。需密切监测其精神状态、前囟饱满度、尿量等。例如婴儿腹泻伴随脱水时,前囟凹陷是重要观察指标,若出现重度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等急救措施,同时要注意补液过程中速度和量的把控,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过快补液加重心脏负担。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多伴有心肾功能减退等基础疾病,腹泻伴随脱水时,机体代偿能力较弱。一方面要关注其脱水相关症状,如尿量变化、皮肤弹性等,另一方面补液时需谨慎,防止因补液不当加重心肾负担,应缓慢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并密切监测心肾功能指标变化。
(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本身有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腹泻伴随脱水时,补液需格外谨慎。心功能不全者补液过多过快易诱发心力衰竭,需严格控制补液量和速度;肾功能不全者要考虑肾脏对水分和电解质的排泄能力,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案,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且不加重肾脏负担。
四、科学依据支撑
相关研究表明,腹泻导致的体液丢失若不能及时纠正,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如酸碱平衡失调等。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明确了不同脱水程度的判断标准及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为准确识别和处理腹泻伴随脱水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依据血生化指标中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等变化来辅助判断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