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经被污染的食物传播(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是重要媒介,人食用后痢疾杆菌在肠道繁殖引发痢疾)、经被污染的水传播(被污染的水源含痢疾杆菌,饮用后进入胃肠道引发炎症导致痢疾)、接触传播(包括密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的直接接触传播以及接触被污染物品的间接接触传播)。
一、痢疾的传播途径
痢疾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一)经被污染的食物传播
1.食物污染来源: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是重要传播媒介。例如,在食品加工、储存或售卖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携带痢疾杆菌,未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就可能污染食物。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小摊贩处,食物在制作、摆放过程中容易被周围环境中的痢疾杆菌污染。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饮食偏好可能接触到更多未经严格卫生处理的食物,如街边的小吃等,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而老年人如果生活环境卫生条件不佳,也容易因食用被污染食物而感染痢疾。
2.传播机制:当人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后,痢疾杆菌会进入人体消化道,在肠道内繁殖,从而引发痢疾。例如,被污染的蔬菜、水果等,如果在食用前没有经过彻底清洗,就可能将痢疾杆菌带入体内。
(二)经被污染的水传播
1.水源污染情况: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源也是常见传播途径。如被粪便污染的河流、湖泊、水井等水源。在一些农村地区,水井如果没有良好的防护措施,容易被周边的粪便等污染。对于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群,若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就可能感染痢疾。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儿童由于可能更倾向于饮用未经充分处理的水,风险相对较高。
2.传播过程:痢疾杆菌随着被污染的水进入人体胃肠道,在肠道内定植并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痢疾的发生。例如,当人们饮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井水后,痢疾杆菌会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在肠道内生长繁殖,破坏肠道黏膜,引起腹泻、腹痛等痢疾症状。
(三)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密切接触痢疾患者或带菌者也可引起传播。例如,照顾痢疾患者的家属,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如未及时洗手等,接触患者的粪便、呕吐物等后,再接触自己的口腔、食物等,就可能将痢疾杆菌传入体内。对于儿童来说,如果与患有痢疾的小伙伴密切接触,也容易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而感染。在医院环境中,医护人员如果在接触痢疾患者后未严格进行手卫生等防护措施,也可能在不同患者之间传播痢疾。
2.间接接触传播:通过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比如,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玩具、餐具等,健康人接触这些物品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部,就可能感染痢疾。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的场所,如果玩具等物品被痢疾杆菌污染,而儿童在玩耍后不注意洗手就进食,就容易引发痢疾传播。老年人如果生活环境中的公共设施等被污染,也可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感染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