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手指头皮肤微小破损后增殖引发,临床表现为表面粗糙丘疹等,诊断依临床表现等,治疗分非药物干预(冷冻、激光、电灼、光动力等)和药物治疗(咪喹莫特、氟尿嘧啶等),特殊人群如儿童需避免搔抓、选择温和治疗,孕妇权衡风险优先非药物干预,免疫力低下者关注基础病,经常手部劳动人群需加强防护与避免过度劳累。
一、病因
跖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HPV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侵入细胞内,进而增殖引发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手指头部位皮肤若有微小破损,就易感染HPV而出现跖疣。
二、临床表现
手指头部位的跖疣通常表现为表面粗糙的丘疹,边界清晰,周围有稍高的角质环,削去表面角质层后,可见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还能看到因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的小黑点,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但若受压可能会有疼痛。
三、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进行诊断,典型的手指头部位跖疣外观具有特征性。必要时可通过病理检查与其他类似皮肤病变(如鸡眼等)鉴别,病理检查可见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等典型的HPV感染相关病理改变。
四、治疗
(一)非药物干预
1.冷冻治疗:利用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较小的手指头跖疣,通过液氮等低温介质接触疣体,使细胞内冰晶形成,破坏疣体组织。
2.激光治疗:借助高温烧灼疣体,使其碳化、脱落,能较快去除疣体,但需注意精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3.电灼治疗:通过电热效应使疣体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去除疣体的目的。
4.光动力治疗:对于难治性的手指头跖疣可采用,利用光敏剂被疣体组织吸收后,经特定波长光照射,产生光化学反应,破坏疣体细胞。
(二)药物治疗
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其通过调节局部免疫发挥作用,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来对抗HPV;还有5%氟尿嘧啶软膏,但要留意其可能引起的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应避免自行搔抓疣体,以防自身接种传播至身体其他部位或传染给他人,治疗时可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式,如较小面积跖疣可先尝试冷冻等相对安全的方法,且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2.孕妇患者:孕期免疫状态特殊,治疗时需权衡治疗风险与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如病情允许可待产后再进行规范治疗。
3.免疫力低下人群:像糖尿病患者,本身易发生感染且恢复较慢,治疗时在进行跖疣治疗的同时,需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确保血糖等指标稳定,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疣体变化及局部皮肤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4.经常从事手部劳动人群:这类人群手指头皮肤易出现外伤,要注意加强防护,减少皮肤破损机会,降低HPV感染风险,若已出现跖疣,治疗后要注意避免手部过度劳累,促进创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