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典型表现为腹泻(次数多、粪便多样)、呕吐(间歇性、胃内未消化物)、腹痛(部位不定隐痛等),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等,重者脱水,儿童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且有烦躁等表现,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严重脱水等;治疗一般轻中度脱水用口服补液盐,重度等静脉补液,饮食清淡易消化,药物针对细菌或病毒感染治疗及对症处理,儿童补液控速度量并注意饮食营养,老年人加强水电解质监测及用药评估。
一、胃肠炎的症状
1.典型胃肠道表现
腹泻是胃肠炎常见症状,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可为稀水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每日次数从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呕吐可呈间歇性,呕吐物多为胃内未消化食物;腹痛表现为腹部不同部位的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及病情轻重而异。
2.全身症状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体温波动与感染病原体种类及机体免疫反应相关;部分患者伴有乏力、精神不振等全身不适,严重时可因脱水等出现循环不良表现,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
3.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胃肠炎时更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除典型胃肠道症状外,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尿量明显减少提示脱水程度加重;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凹陷等脱水体征。
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减弱,胃肠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表现不明显,易迅速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胃肠炎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需密切关注其基础疾病状态及水电解质平衡。
二、胃肠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补液:轻中度脱水优先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及丢失的电解质,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度脱水或口服补液不耐受者需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稀粥等,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消化负担,待胃肠道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2.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可根据病原菌选用相应抗菌药物,但需严格遵循临床适应证;病毒感染所致胃肠炎多为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
对症治疗:腹泻明显者可使用肠黏膜保护剂改善症状;呕吐严重时可短时间使用止吐药物,但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缓解呕吐;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如体温过高且无禁忌证可考虑使用退热措施,但需充分考虑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禁忌及安全。
3.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儿童:补液时需控制补液速度与量,防止因补液过快导致心衰等并发症,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等变化;饮食调整需更注重易消化、营养均衡,避免因腹泻呕吐导致营养不良。
老年人:加强水电解质监测,及时调整补液方案,关注基础疾病变化,如合并心血管疾病者补液时需警惕心脏负荷增加;用药时严格评估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优先选择对机体负担小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