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属于纤维素性炎症,其肠道黏膜局部会有大量纤维素与坏死组织等形成假膜、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等病理表现,不同人群患细菌性痢疾时纤维素性炎症有不同特点及影响,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炎症表现特殊且影响生长发育,成年人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致炎症恢复慢,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炎症恢复慢且并发症风险增加。
一、细菌性痢疾所属炎症类型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属于纤维素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是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的炎症。在细菌性痢疾时,肠道黏膜表面会出现大量纤维素渗出,与坏死的黏膜组织、中性粒细胞等共同形成假膜,此为纤维素性炎症的典型表现。
二、纤维素性炎症在细菌性痢疾中的病理表现
1.肠道黏膜局部变化
志贺菌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黏膜的炎症反应。在结肠部位,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较为明显。肠黏膜表面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的上皮细胞、炎症细胞等混合形成假膜,假膜一般呈灰白色,开始附着不牢固,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大片脱落。这种纤维素渗出是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等因素刺激,导致肠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原渗出到黏膜表面并凝固形成纤维素。
从炎症细胞浸润角度看,主要是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中性粒细胞在局部聚集参与炎症反应,吞噬细菌等病原体。
2.与其他炎症类型的区别
与化脓性炎症不同,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且伴有脓液形成,而纤维素性炎症主要是纤维蛋白渗出;与浆液性炎症相比,浆液性炎症以浆液渗出为主,多表现为局部浆液性水肿等,细菌性痢疾的纤维素性炎症有其独特的假膜形成等表现。
三、不同人群患细菌性痢疾时纤维素性炎症的特点及影响
1.儿童人群
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患细菌性痢疾时,纤维素性炎症的表现可能更具特殊性。由于儿童肠道功能发育尚未成熟,炎症反应可能相对更剧烈,假膜形成可能更广泛,但同时儿童的修复能力也相对较强。不过,儿童患细菌性痢疾若不及时治疗,纤维素性炎症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较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进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密切关注肠道炎症情况及营养支持。
2.成年人群
成年人群患细菌性痢疾时,纤维素性炎症的病理过程相对儿童可能更典型地表现为肠道假膜形成、腹痛、腹泻等症状。但不同生活方式的成年人,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者,可能炎症恢复相对较慢,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整体代谢,从而影响肠道黏膜的修复过程中纤维素性炎症的消退。
3.老年人群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细菌性痢疾时,纤维素性炎症可能会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而恢复较慢。同时,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低下,肠道黏膜的修复能力减弱,纤维素性炎症可能导致肠道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如肠道穿孔等严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对老年人肠道炎症的监测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