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等致病程超三月且有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表现,临床表现包括盆腔疼痛、排尿症状、性功能障碍,诊断靠病史采集、直肠指检、实验室检查(含前列腺液检、菌培等),分为慢性细菌性和慢性非细菌性,老年男需与前列腺增生鉴别,年轻男要关注生活方式影响,特殊人群需综合评估诊疗及注意相关事项。
一、定义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指前列腺在病原体感染、非感染性因素等作用下,出现以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且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的前列腺炎症性疾病。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主要由细菌等病原体引起,常见病原体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经尿道逆行感染是主要感染途径。
2.排尿功能障碍:某些原因导致尿道括约肌过度收缩,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与残余尿形成,造成尿液反流入前列腺,诱发炎症。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盆底肌紧张,加重盆腔疼痛及排尿异常等症状。
4.神经内分泌因素:前列腺、尿道、盆底肌等组织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失衡,可引发炎症相关反应及疼痛感知异常。
三、临床表现
1.盆腔疼痛:表现为会阴部、下腹部、腹股沟区、耻骨上区等部位反复疼痛或不适,疼痛程度不一,可呈隐痛、胀痛等。
2.排尿症状:常见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尿等待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犹豫、尿线变细等排尿困难表现。
3.性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性功能减退症状,与疾病导致的心理压力及局部神经、血管功能改变有关。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症状持续时间、疼痛部位及性质、排尿情况等病史信息。
2.直肠指检:检查前列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及压痛等,是初步评估前列腺状况的常用方法。
3.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等炎症表现。
尿液和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及指导抗生素应用。
五、分类
1.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前列腺液、尿液等标本中可检出病原体。
2.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主要与非感染性因素相关,如排尿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等。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老年男性:需注意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鉴别,因两者症状可能有相似之处,需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年轻男性:应关注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如久坐、酗酒、长期憋尿等可加重盆腔充血,诱发或加重症状,建议适度运动、规律作息、避免久坐等。
特殊人群:如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需综合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同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治疗中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以患者舒适度为重要考量标准,避免低龄儿童使用针对该疾病的成人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