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主要症状为突然发作的中上腹或左上腹剧烈持续性腹痛可向背部放射,饮酒或饱餐后易诱发,伴发病初期即现的恶心呕吐且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多数有中度发热,出血坏死型有发热高且持续不退、低血压休克等表现,水肿型一般无明显脱水,出血坏死型可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诊断靠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等在相应时间升高、尿淀粉酶等及C反应蛋白等评估严重程度、血常规见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影像学有腹部超声、CT、MRI等;儿童胰腺炎多与胆道疾病等相关且腹痛可能不典型需细致排查病因,妊娠期胰腺炎诊断需权衡检查对母胎影响,老年人胰腺炎症状常不典型易漏诊且实验室检查变化可能不显著需合理选影像学并关注全身状况及器官功能变化。
一、症状
1.腹痛:为主要症状,多呈突然发作的剧烈持续性疼痛,常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可向背部放射。饮酒或饱餐后易诱发,水肿型胰腺炎腹痛一般持续3~5天,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腹痛持续时间长且程度重。
2.恶心、呕吐:发病初期即可出现,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呕吐后腹痛无缓解。
3.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发热较高且持续不退。
4.低血压或休克: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可出现皮肤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与有效血容量不足、胰腺坏死释放心肌抑制因子等有关。
5.其他表现:水肿型胰腺炎一般无明显脱水,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如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
二、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后逐渐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但该指标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无确切正比关系。
尿淀粉酶: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其结果受肾功能和尿量影响。
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
C反应蛋白(CRP):有助于评估胰腺炎严重程度,胰腺坏死时CRP明显升高。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简单易行,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但受胃肠气体干扰较明显。
CT检查: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显示胰腺形态改变、有无坏死及坏死范围等,对鉴别轻症和重症胰腺炎意义重大。
MRI:对胰腺炎诊断价值与CT相似,对胰腺坏死、脂肪坏死的显示可能更敏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胰腺炎:多与胆道疾病、遗传等因素相关,发病时腹痛可能不典型,需细致排查病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需结合儿童特点合理选择。
妊娠期胰腺炎:情况复杂,诊断时需权衡检查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综合评估病情,谨慎选择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
老年人胰腺炎:症状常不典型,易漏诊,实验室检查变化可能不显著,影像学检查应合理选用,需密切关注全身状况及器官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