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由志贺菌属感染引发,急性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左下腹隐痛或阵发性绞痛)、发热表现,慢性呈长期反复腹泻、黏液便伴全身症状且不同年龄、生理期、生活方式、基础病史人群症状有差异,治疗以抗感染为核心选抗生素(遵医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用益生菌且不同人群用药有别,注意隔离防护、发病期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不同人群有不同饮食要求)、充分休息与个人卫生(不同人群护理要点)、密切监测病情(观察相关指标异常及时就医且不同人群监测重点不同)。
一、痢疾的症状
痢疾主要由志贺菌属感染引发,急性痢疾常见表现为:①腹泻,频次可达每日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多呈黏液脓血便,此乃志贺菌侵袭肠黏膜致炎症、溃疡,引发出血与渗出所致;②腹痛,多为左下腹隐痛或阵发性绞痛,与肠道痉挛及炎症刺激相关;③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至高热,系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应答。慢性痢疾患者则呈现长期反复腹泻、黏液便,病情时轻时重,常伴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与肠道慢性炎症致吸收功能障碍及营养消耗有关。不同年龄人群症状有差异,儿童腹泻更频繁,易现脱水等并发症;女性生理期时身体抵抗力相对变化,症状表现或有不同;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发病时症状可能更明显;有基础病史者痢疾发作时症状更重且恢复较慢。
二、痢疾的治疗方法
治疗以抗感染为核心,可选用抗生素(需遵医嘱选择),同时注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腹泻严重致脱水者需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肠道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辅助肠道功能恢复。不同年龄患者用药有别,儿童需谨慎选抗生素,优先用相对安全药物;女性用药要考虑生理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治疗期间需调整生活方式配合;有基础病史者要考量基础病与痢疾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三、痢疾的注意事项
1.隔离防护:痢疾具传染性,需做好隔离,防止病原体传播他人,尤其家庭或集体生活环境中。
2.饮食调整:发病期进食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粥等,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肠道负担。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要求不同,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且易消化,女性特殊时期需食温和食物,生活方式不健康者需彻底改变不良饮食偏好,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者要注意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3.休息与个人卫生:患者需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利机体恢复,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肛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儿童个人卫生护理需家长协助监督,女性要注重生理期个人卫生维护,生活方式不规律者需养成良好休息与卫生习惯。
4.病情监测:密切观察腹泻次数、粪便性状、体温及全身症状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频繁呕吐、严重脱水表现(如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需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患者病情监测重点不同,儿童关注精神状态与脱水迹象,女性留意自身身体反应变化,有基础病史者重点监测基础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