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膜炎的病因包括病原体可通过血行感染、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医源性感染途径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致病病原体有细菌(如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病毒(如肠道病毒)、真菌(如新型隐球菌),高危因素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孕期感染、新生儿有侵入性操作史、新生儿有皮肤等部位感染。
一、新生儿脑膜炎的病因-病原体感染途径
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病原体易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
血行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皮肤、黏膜、脐部等部位有感染灶,病原体可经血液循环播散至脑膜。例如,新生儿皮肤破损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进入血液,进而到达脑膜引起感染。
邻近组织感染蔓延:新生儿耳部、肺部等邻近脑膜的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体可直接蔓延至脑膜。比如新生儿肺炎时,肺部的病原体可通过扩散累及脑膜。
医源性感染:在新生儿抢救、治疗过程中,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操作不当,病原体可经这些侵入途径进入脑膜引发感染。
二、常见的致病病原体
细菌:
B族链球菌:是新生儿脑膜炎较为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在母亲阴道内定植的B族链球菌可在分娩时感染新生儿。研究表明,B族链球菌感染的新生儿患脑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大肠埃希菌:也是新生儿脑膜炎的重要病原菌,多因新生儿出生时接触污染的产道等而感染,该菌可引起新生儿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李斯特菌:可存在于母亲的肠道等部位,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新生儿,导致新生儿脑膜炎,其感染的新生儿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病毒:
如肠道病毒等,可通过粪-口途径等感染新生儿,然后侵入脑膜引起病毒性脑膜炎。但相对细菌感染,病毒性新生儿脑膜炎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也需重视。
真菌:
对于早产儿、有长期住院史、使用过广谱抗生素等的新生儿,可能会发生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例如新型隐球菌等可导致新生儿真菌性脑膜炎,但相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真菌性脑膜炎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相对更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三、新生儿患脑膜炎的高危因素
早产儿: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发育更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更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脑膜炎。
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整体身体状况较差,抵抗力低下,比正常出生体重儿更易发生感染进而引发脑膜炎。
母亲孕期感染:母亲在孕期有感染性疾病,如母亲在孕期有泌尿生殖道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增加新生儿患脑膜炎的风险。
新生儿有侵入性操作史:如前面提到的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会破坏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屏障等,为病原体侵入脑膜提供了途径,增加了患脑膜炎的几率。
新生儿有皮肤、黏膜、脐部等部位感染:新生儿皮肤娇嫩,黏膜防御能力弱,脐部是相对薄弱的部位,如果这些部位发生感染,病原体容易进入血液循环,进而累及脑膜引发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