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出现流脓是病情严重时病原体侵袭泌尿系统致炎症局部中性粒细胞等聚集形成脓性分泌物从尿道排出,常伴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及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儿童有非典型表现,诊断靠病史采集、尿常规见大量白细胞等及尿培养,处理是依药敏选敏感抗生素并一般治疗,儿童需及时就医,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控基础病规范治疗。
一、尿路感染出现流脓的病理机制
尿路感染时,若病情较为严重,病原体(如细菌等)侵袭泌尿系统组织,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局部大量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聚集,与病原体、坏死组织等混合形成脓性分泌物,当炎症累及尿道等部位时,脓性分泌物可从尿道排出表现为流脓,这是炎症加剧且局部组织破坏、渗出增加的结果,提示感染已处于较严重阶段,病原体对尿路黏膜的侵袭破坏程度较重。
二、伴随症状及表现
除流脓外,患者常伴有典型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有尿意后需立即排尿,难以控制)、尿痛(排尿时尿道或耻骨上区、会阴部疼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及以上)、腰痛(腰部酸痛或胀痛)等,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与成人不同的非典型症状,需注意识别。
三、诊断依据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是否有不洁性生活史、近期泌尿系统操作史等,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等。2.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尿白细胞酯酶试验阳性,尿液外观可能呈浑浊状,若有流脓情况,镜检可见脓性成分。3.尿培养:通过采集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明确病原体种类,并指导后续抗生素的选择,若培养出致病性细菌,结合症状可确诊为感染导致的流脓表现。
四、处理原则
1.抗感染治疗: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为常见的大肠埃希菌感染,可选用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差异,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对其影响小的药物。2.一般治疗:患者需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ml左右,通过增加排尿次数达到冲刷尿道的目的,促进病原体及脓性分泌物排出,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结构相对稚嫩,尿路感染出现流脓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及时就医,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及全身表现,如是否有精神萎靡等,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告知儿童的年龄、既往健康状况等,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2.孕妇:孕妇发生尿路感染流脓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部分抗生素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注意休息,加强营养。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易反复发作且感染控制较困难,出现流脓时需积极控制血糖,同时规范抗感染治疗,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是否有意识改变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