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可分为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渗出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其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渗出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一、临床表现
1.吸入性肺炎
(1)羊水吸入肺炎
多有宫内窘迫或出生时窒息史,复苏后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伴呻吟、吐沫,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2)胎粪吸入肺炎
患儿常有宫内窘迫或出生时窒息史,复苏后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青紫,肺部可闻及啰音,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3)乳汁吸入肺炎
多有呛咳史,继而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青紫,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2.感染性肺炎
(1)产前感染性肺炎
多在出生后3天内发病,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表现为反应差、哭声弱、拒乳、体温不稳定等。
(2)产时感染性肺炎
多在出生后5~7天发病,常因急产、胎膜早破等原因导致,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呻吟、青紫等。
(3)产后感染性肺炎
多在出生后3周发病,常因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医院内感染等原因导致,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
二、诊断
1.病史
询问患儿的出生情况、病史等,如是否有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史、胎膜早破等。
2.临床表现
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呻吟、吐沫等。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
了解患儿是否有感染。
(2)胸片
了解肺部炎症的情况。
(3)病原学检查
如痰培养、血培养等,可明确病原菌。
三、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患儿安静,吸氧,注意保暖,保证营养供给。
2.对症治疗
(1)止咳化痰
可使用氨溴索、氨溴特罗等药物。
(2)平喘
可使用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药物。
(3)退热
可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
3.病因治疗
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预防
1.产前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避免早产、胎膜早破等情况的发生。
2.产时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生,避免感染。
3.产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
五、注意事项
1.对于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按照医嘱使用,避免滥用。
3.患儿的衣物、玩具等应定期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4.患儿应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如家人有感冒等症状,应尽量避免接触患儿。
总之,新生儿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应注意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