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全面检查评估明确直肠炎病变范围等及全身状况、手术耐受性,老年及儿童有不同重点,还需术前1-2天进流质饮食、术前数小时服泻药清洁肠道,按患者情况选全身或椎管内麻醉,直肠炎手术有经肛门黏膜剥脱术的体位、分离切除等步骤和腹腔镜或开腹部分切除术的体位切口、游离吻合等操作,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等,注意伤口清洁及预防感染,饮食渐过渡、鼓励早期活动,特殊人群有不同康复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全面检查评估:患者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腹部影像学(如CT等)及肠镜等检查,以明确直肠炎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及全身状况,评估手术耐受性。对于老年患者需重点评估心肺功能,儿童患者则需考虑生长发育影响及麻醉风险等。
2.肠道准备:术前通常需进行肠道清洁,一般术前1-2天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术前数小时口服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理肠道,目的是减少肠道内粪便,降低术中感染风险,创造良好手术视野。
二、麻醉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及手术方式等选择合适麻醉方式,常见有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如腰麻、硬膜外麻醉等)。全身麻醉适用于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及复杂手术;椎管内麻醉则适用于下腹部及盆腔手术,可满足手术区域的神经阻滞,患者术中保持清醒但手术部位无痛。
三、手术操作过程(以常见直肠炎手术为例,如直肠黏膜剥脱术或部分切除术)
1.直肠黏膜剥脱术(经肛门途径):
体位摆放:患者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门。
黏膜分离:通过肛门镜进入直肠,使用特殊器械(如黏膜剥离器等)逐步分离病变直肠黏膜与肌层,沿病变边界准确分离,避免损伤肌层组织。
黏膜切除:将分离的病变黏膜完整切除,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止血,防止出血过多。
2.直肠部分切除术(腹腔镜或开腹途径):
体位与切口:开腹手术需取合适腹部切口,腹腔镜手术则需在腹部建立气腹并放置腹腔镜及操作器械,患者取仰卧位。
游离直肠:腹腔镜下通过腹壁穿刺孔插入器械,开腹手术则直接操作,游离病变部位的直肠,分离周围组织,显露病变直肠段。
切除吻合:根据病变范围切除相应长度的直肠段,然后进行肠道吻合,可采用手工缝合或吻合器吻合,确保吻合口通畅且无漏缝。
四、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如排气、排便情况等。对于老年患者要加强心肺功能监测,儿童患者需关注术后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变化。
2.伤口与感染预防: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尤其是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更需注意感染防控。
3.饮食与康复:术后饮食逐渐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及机体康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吻合口愈合。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康复速度较慢,需适当延长康复观察时间;儿童患者则要注重营养支持以保障生长发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