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有腹痛和消化道症状等表现,还会引发胆囊穿孔、胆囊坏疽及影响消化功能长期受损等危害,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糖尿病患者等受影响更甚。
一、胆囊炎的症状
1.腹痛
急性胆囊炎发作时,疼痛多突然发作,疼痛程度不一,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这种疼痛通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因为进食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加重炎症刺激。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急性胆囊炎腹痛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也会有腹部不适、哭闹等表现;老年人由于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腹痛可能相对不剧烈,但仍需重视。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更容易诱发急性胆囊炎导致腹痛发作。
慢性胆囊炎腹痛症状相对较轻,多为右上腹隐痛,可反复发作,一般在进食较多油腻食物后加重,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的胀满不适。
2.消化道症状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胆囊炎,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胆囊炎时,恶心、呕吐较为常见,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慢性胆囊炎患者也会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食欲减退、腹胀等,这是因为胆囊的炎症影响了胆汁的正常排泄和储存,进而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对于儿童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受影响的情况,因为消化吸收不良会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本身较弱,消化道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二、胆囊炎的危害
1.引发胆囊穿孔
急性胆囊炎如果病情进展迅速,可能会导致胆囊穿孔。胆囊穿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穿孔后胆汁会流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发生胆囊穿孔后,机体的抵抗力更差,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治疗难度也更大。儿童发生胆囊穿孔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腹腔容积相对较小,炎症扩散更快,也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2.导致胆囊坏疽
胆囊炎持续发展可能会引起胆囊坏疽,胆囊壁组织因缺血、炎症等原因发生坏死。坏疽的胆囊会失去正常的功能,并且可能导致胆囊内的感染物质扩散,引起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胆囊坏疽后感染更容易扩散,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控制难度大。女性在妊娠期如果发生胆囊炎导致胆囊坏疽,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为炎症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子宫内环境。
3.影响消化功能长期受损
慢性胆囊炎长期存在会持续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导致消化功能长期受损。患者会反复出现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长期如此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患者体质下降,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长期消化功能受损可能会加重营养不良等问题,而儿童长期消化功能受影响则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