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胎儿期动脉导管出生后未正常闭合,发病与解剖和血流动力学因素有关,症状轻重因导管粗细而异,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等诊断,早产儿有自行闭合可能,足月儿建议婴儿期干预,治疗有药物、手术等,经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良好,早产儿和足月儿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指胎儿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未能正常闭合。正常情况下,胎儿通过胎盘获取氧气和营养,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随着呼吸建立,肺循环阻力下降,动脉导管应逐渐闭合,若持续开放则形成动脉导管未闭。
二、发病机制
1.解剖因素:动脉导管的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其无法正常闭合,如导管过长、平滑肌发育不良等。
2.血流动力学因素:胎儿时期动脉导管处于开放状态以保证肺动脉血向主动脉分流,出生后肺循环建立,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应闭合。若某些原因导致肺循环阻力仍高或体循环压力异常,可能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轻重:取决于导管粗细。细的动脉导管未闭可无明显症状;较粗的动脉导管未闭可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因左心容量负荷增加,可导致左心扩大,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
2.体征: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有震颤,外周血管搏动增强,脉压增大等。
四、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方法,可明确导管的粗细、长度及分流量等情况,能清晰显示动脉导管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2.X线检查:轻型者心影可正常;中型者心影轻度增大,左心室增大;重型者心影明显增大,左、右心室均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管影增粗等。
3.心电图:轻者心电图可正常;中型者可有左心室肥大或左心室高电压;重型者可出现左、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室肥大等改变。
五、治疗及预后
1.治疗时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有自行闭合的可能,可先观察,部分可在出生后3个月内闭合。足月儿动脉导管未闭一般建议在婴儿期(6个月-1岁)根据病情考虑干预。
2.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吲哚美辛等药物可用于促进早产儿动脉导管闭合,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考虑手术结扎或切断动脉导管。近年来,介入治疗也逐渐应用于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具有创伤小等优点。
3.预后:经及时治疗后,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可正常生长发育;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需更加谨慎。要密切观察其呼吸、喂养及血氧等情况,因为早产儿发生动脉导管未闭后更易出现呼吸窘迫等并发症,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观察和治疗方案,如对于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要注意维持内环境稳定,监测动脉导管的闭合情况及有无相关并发症。
2.足月儿:足月儿动脉导管未闭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评估心功能,根据动脉导管的粗细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异常要尽早干预,以保障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