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询问阴囊不适症状时间病程、既往附睾炎及泌尿感染性传播病史、外伤手术史和生活方式;体格检查观察阴囊外观温度、触诊附睾;实验室检查行血常规尿常规病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用超声及必要时MRI;儿童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老年要考虑基础疾病影响,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者重点排查病原体。
一、病史采集
1.症状相关信息:细致询问患者阴囊部位不适症状出现的具体时间,明确病程长短,若既往有急性附睾炎发作史,需了解急性发作及转归情况。同时,探寻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病史,比如尿道炎、膀胱炎等,以及是否有性传播疾病相关高危行为或既往史。
2.外伤及手术史:了解阴囊部位有无外伤经历,是否有阴囊、睾丸相关手术史,这些情况可能与慢性附睾炎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
3.生活方式因素:关注患者近期生活方式,如是否长期久坐、性生活频率是否异常等,这些生活方式改变可能对慢性附睾炎的病情产生影响。
二、体格检查
1.阴囊外观及温度检查:观察阴囊有无红肿现象,用手触摸感知阴囊皮肤温度是否升高,慢性附睾炎时阴囊外观可能无明显红肿,但皮肤温度可能较对侧略高。
2.附睾触诊:触摸附睾时可发现附睾增大、质地变硬,与睾丸界限有时不清楚,有不同程度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硬结,慢性期附睾压痛相对急性期较轻但持续存在,需双侧对比附睾情况,明确患侧异常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一般情况下无明显异常,若合并感染活动期,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有轻度升高,通过检测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活动。
2.尿常规:用于排查泌尿系统感染,若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尿常规中可出现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指标,帮助了解泌尿系统整体状况。
3.病原体检查:对于怀疑与性传播疾病相关的慢性附睾炎,需进行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的病原体检测,如采用合适方法检测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体,明确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为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为常用影像学手段,能清晰显示附睾形态、大小及血流情况。慢性附睾炎患者超声表现为附睾体积增大,实质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区或条索状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附睾血流信号增多或正常,通过超声检查可直观了解附睾病变情况。
2.MRI检查:当超声表现不典型或需进一步鉴别诊断时可考虑MRI检查,它能更清晰呈现附睾组织细微结构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及性质,为精准诊断提供更详细信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附睾炎相对少见,诊断时需高度重视,因其生殖系统发育未成熟,要结合详细病史与细致体格检查,避免过度依赖复杂检查,谨慎进行相关诊断操作,确保诊断准确且不对儿童生殖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慢性附睾炎的症状表现及诊断,诊断时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将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纳入考虑范畴,全面分析以明确诊断。
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患者:此类患者诊断时要重点排查病原体感染情况,严格遵循规范的病原体检测流程,全面检测可能相关的病原体,保障准确诊断,从而为制定针对性后续处理方案提供坚实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