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症由肾脏结石下移等所致主要成分含草酸钙等,成因有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因素,症状表现为肾绞痛、血尿、排尿不适等,检查方法有超声、CT、尿常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注意避免伤肾药物等,孕期女性治疗需权衡母婴安全优先保守,老年人要综合基础病选安全方案。
一、定义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症,指结石位于输尿管部位,多由肾脏结石下移至输尿管所致,其主要成分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等,是尿液中晶体物质析出并沉积于输尿管引发的疾病。
二、成因
1.代谢异常:如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物质浓度异常增高,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例如高钙血症患者尿液中钙含量增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
2.尿路梗阻:输尿管本身存在狭窄、扭曲等情况,或邻近器官病变压迫输尿管,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使尿液中晶体物质滞留进而形成结石。
3.感染因素:泌尿系统感染时,细菌、脓块等可作为核心,促使晶体物质围绕沉积形成结石。
三、症状表现
1.肾绞痛:多为突发的腰部或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呈阵发性,可向同侧下腹部、腹股沟、阴囊或大阴唇放射,疼痛程度较为剧烈,患者常难以忍受。
2.血尿:多数患者会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镜下血尿较为常见,是由于结石移动损伤输尿管黏膜导致出血引起。
3.排尿不适:部分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症状,与结石刺激输尿管及膀胱黏膜有关。
四、检查方法
1.超声检查:为初步筛查手段,可发现输尿管内的结石,能观察到结石的大致位置及形态,但对于较小或阴性结石(X线不显影)可能显示不清晰。
2.CT检查:能精准定位输尿管结石的位置、大小及数目,还可了解输尿管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重要依据。
3.尿常规:可见红细胞增多,合并感染时可有白细胞增多等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
五、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适用于结石直径较小(一般小于6毫米)且无明显尿路梗阻的患者,通过大量饮水增加尿量,适度进行跳跃等运动,促进结石自行排出,同时可辅助使用扩张输尿管的药物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体外冲击波碎石:利用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将结石击碎成小块,使其随尿液排出体外,适用于合适部位的输尿管结石。
3.手术治疗:对于结石较大、嵌顿时间长或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患者,可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方式去除结石。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输尿管结石相对少见,治疗时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且由于儿童配合度较低,在检查及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安抚与护理,根据结石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优先考虑非创伤性的保守或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方法。
2.孕期女性:孕期发生输尿管结石时,治疗需谨慎权衡母婴安全,一般优先采用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如通过适当体位调整、多饮水等促进结石排出,必要时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及治疗手段。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保守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患者身体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