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主要由志贺菌属的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引起,通过粪-口传播(污染水源、食物)和密切接触传播,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为易感人群,儿童免疫系统未熟、卫生习惯差,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有基础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免疫受抑易感染。
一、痢疾的病原体引起因素
痢疾主要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痢疾杆菌包括志贺菌属的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和D群(宋内志贺菌)。这些细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等经口进入人体,进而侵袭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导致痢疾发生。不同血清型的痢疾杆菌在致病性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宋内志贺菌引起的症状相对较轻等。
二、传播途径相关引起因素
1.粪-口传播
当痢疾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源,健康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后就容易感染痢疾。比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水源防护不当的地区,发生水源性痢疾暴发的风险较高。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在接触被污染水源后更易受感染。
食物被痢疾杆菌污染也是重要传播途径。如果食物在种植、加工、储存、售卖等环节被痢疾杆菌污染,食用了这些食物的人就可能患病。例如,被污染的蔬菜、水果等,若没有经过彻底清洗或煮熟就被食用,就会将痢疾杆菌带入体内。在生活方式方面,一些人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喜欢吃生冷食物等,会增加感染痢疾的风险。
2.密切接触传播
在家庭、托幼机构等密切接触的环境中,如果有痢疾患者,健康人通过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品、直接接触患者的手等,有可能感染痢疾杆菌。特别是儿童在托幼机构中,相互接触频繁,更容易发生痢疾的传播。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与家人接触密切,若家人感染痢疾且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如接触患者后未及时洗手就接触婴幼儿,就可能将痢疾杆菌传染给婴幼儿。
三、易感人群相关引起因素
1.儿童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痢疾杆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例如,婴幼儿的肠道屏障功能相对不完善,肠道内的免疫球蛋白等抗体水平较低,使得痢疾杆菌更容易侵袭肠道黏膜。而且儿童的卫生习惯往往不佳,如喜欢用手接触外界物品后不及时洗手就进食等,增加了感染痢疾杆菌的机会。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易感性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相对更容易受到痢疾杆菌的侵袭。
2.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包括肠道的免疫功能、修复功能等。例如,老年人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可能减少,肠道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使得痢疾杆菌更容易在肠道内定植和繁殖。同时,老年人可能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削弱老年人的整体免疫力,增加感染痢疾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痢疾杆菌的抵抗力明显降低。例如,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受损,使得身体难以有效抵御痢疾杆菌的感染,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恢复也相对困难。这类人群在生活中需要更加注意饮食卫生等防护措施,以减少感染痢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