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需立即停止饮酒,保持合适体位,及时就医评估,医生会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判断病情并安排内镜检查,再根据胃黏膜损伤、溃疡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不同病因治疗,同时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病史者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立即停止饮酒
饮酒是导致胃出血的重要诱因,停止饮酒能避免酒精持续刺激受损的胃黏膜,防止出血进一步加重。无论是少量饮酒还是大量酗酒引发胃出血,都需第一时间杜绝酒精摄入。
二、保持合适体位
若胃出血时处于站立或坐位,可能会因重力作用使更多血液流向腹腔等部位,而采取平卧位并将下肢适当抬高,可保证脑部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对于有呕吐情况的患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比如昏迷患者,平卧位且头偏一侧能最大程度保障呼吸安全。
三、及时就医评估
1.病情判断:医生会通过问诊了解饮酒量、出血症状出现时间等情况,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如查看患者面色、脉搏、血压等,初步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例如,若患者血压偏低、脉搏快,提示可能存在较多量出血。还会安排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通过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判断失血情况;进行大便隐血试验等,辅助明确出血状况。
2.内镜检查:多数情况下会建议行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胃内出血部位,明确是胃黏膜糜烂、溃疡还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原因引起的出血,从而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一般在患者情况允许时尽快进行,通常要求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因为时间过长可能会因血凝块等影响观察。
四、根据病因治疗
1.胃黏膜损伤:如果是酒精刺激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可能会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创造利于胃黏膜修复的环境。胃酸分泌减少后,能降低胃酸对出血创面的刺激,促进愈合。
2.溃疡病变:若本身有胃溃疡等基础疾病因饮酒诱发出血,除了抑制胃酸外,可能还会采取措施保护胃黏膜,同时针对溃疡病因进一步处理。比如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需要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果是肝硬化等原因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情况往往较为危急,可能需要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如套扎、注射硬化剂等,严重时可能还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各脏器功能减退,对出血的耐受能力差。在胃出血发生后,要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等,因为老年人可能出血后症状不典型,但病情进展快。同时,用药需更加谨慎,在使用抑制胃酸等药物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状况,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
2.儿童: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等特殊情况有关。一旦发生胃出血,需高度重视,尽快就医,因为儿童对失血的耐受性更差,要迅速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避免影响生长发育等。
3.有基础病史者:对于本身有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胃出血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加重。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血导致的血压波动等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胃出血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害等。所以这类患者在胃出血后要加强相关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