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可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发,不同病原体所致尿道炎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差异,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性别差异影响、年龄因素,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及不同类型表现差异,分类有淋菌性和非淋菌性尿道炎,诊断靠尿常规检查和尿道分泌物检查,治疗原则是根据病原体选相应抗生素并多饮水,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孕期、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定义
尿道炎是指尿道黏膜被病原体感染而引发的炎症,属于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可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不同病原体引发的尿道炎在临床表现及治疗上有一定差异。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非淋球菌病原体。性生活活跃人群因接触病原体机会增多,易患尿道炎;不注意尿道局部卫生、尿道有损伤(如尿道器械检查等)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2.性别差异影响:女性尿道短而直,且靠近阴道、肛门,更容易受到周围病原体的侵袭,相较男性更易发生尿道炎;男性若存在包茎、尿道结石等情况,也易引发尿道炎。
3.年龄因素:儿童尿道炎多与卫生习惯不佳相关,如不及时更换尿布等;老年人则可能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容易发生尿道炎且病情相对复杂。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患者可出现尿道刺痒、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或疼痛感,部分患者尿道口可见分泌物,男性患者病情较重时可能并发附睾炎,出现阴囊红肿、疼痛等表现;女性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宫颈炎,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宫颈充血等情况。
2.不同类型表现差异: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初期为黏液性,后变为脓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相对较少,多为浆液性或黏液脓性。
四、分类
1.淋菌性尿道炎: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急性期症状较明显,若未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引发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2.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非淋球菌病原体感染所致,起病相对较缓,症状相对淋菌性尿道炎较轻,但若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功能。
五、诊断
1.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道炎症。
2.尿道分泌物检查:通过涂片镜检或培养等方法,可明确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及病原体的类型,如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分泌物涂片可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
六、治疗原则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相应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淋菌性尿道炎常用头孢曲松等药物;非淋菌性尿道炎常用阿奇霉素等药物。同时,患者需注意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冲刷尿道,有助于缓解症状。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尿道炎需特别注重个人卫生,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勤洗手、勤换尿布的习惯,避免因卫生问题导致病原体感染,且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药物。
2.女性孕期:孕期女性患尿道炎需及时就医,因为尿道炎可能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治疗时需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3.老年人:老年人若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尿道炎时治疗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规范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