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相关病变关键因素,其病毒癌蛋白会破坏细胞正常生长调控致异常增殖,筛查有宫颈细胞学检查与HPV-DNA检测,处理低级别病变可定期随访观察,高级别病变需阴道镜等检查及相应治疗,育龄、孕期、老年女性各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HPV感染与LC的关联及基本类型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等与LC(可能指宫颈相关低度或高度病变等)相关病变的关键因素。HPV有多种亚型,其中HPV16、18等高危亚型长期持续感染后,易引发宫颈上皮异常增殖,逐步发展为CIN等LC相关病变。研究显示,约70%的宫颈癌与高危型HPV16、18感染有关,而CIN是宫颈癌前病变阶段,属于LC相关范畴。
二、HPV感染导致LC的机制
高危型HPV的病毒癌蛋白E6、E7会与宿主细胞内的抑癌基因相互作用。例如,E6蛋白可结合并降解p53蛋白,E7蛋白能结合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使得细胞的正常生长调控机制被破坏,细胞异常增殖,进而逐步发展为LC相关病变。正常情况下,p53和Rb蛋白对细胞周期起重要调控作用,病毒蛋白的干扰打破了这种平衡,促使细胞向恶变方向演进。
三、HPV感染LC的筛查方法
(一)宫颈细胞学检查(TCT)
通过采集宫颈细胞进行制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能发现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改变,如是否存在异形细胞等,有助于早期发现LC相关病变。一般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TCT检查。
(二)HPV-DNA检测
检测宫颈样本中是否存在高危型HPV-DNA,若结果阳性,提示有高危型HPV感染风险,结合TCT结果可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LC相关病变风险。TCT联合HPV-DNA检测是目前常用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组合,能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四、HPV感染LC的处理原则
(一)低级别病变
部分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有一定自行清除率,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女性,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每6-12个月复查TCT和HPV,密切监测病变变化。若病变持续存在或进展,再考虑进一步干预。
(二)高级别病变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具有较高的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通常需要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在阴道镜下取活检明确病变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采取宫颈锥切术等治疗手段,以阻断向宫颈癌的进展。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处于生育活跃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HPV感染后的病变进程,应重视定期进行HPV及TCT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处理,以保障生殖健康,降低LC相关病变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
(二)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感染HPV时,由于孕期激素环境改变,需密切监测宫颈病变情况,因为孕期病变可能有不同表现。若发现有高级别病变迹象,需在充分评估孕期风险和胎儿情况后,谨慎决定是否进行干预,确保母婴安全。
(三)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感染HPV后仍需关注,尽管老年女性宫颈癌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有发生LC相关病变的可能。应根据个体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等进行合理的筛查和评估,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LC相关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