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易患的炎症性疾病,与病原体入侵等有关,有排尿异常、疼痛等症状,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急性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综合治疗;前列腺增生是50岁以上男性随年龄增长发生的增生性疾病,有排尿困难等症状,通过直肠指检和超声检查诊断,轻症状观察等待,重症状药物或手术治疗,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遭受细菌、非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或因其他非感染因素而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与病原体入侵、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生活中久坐、酗酒、长期憋尿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增加患病风险。
前列腺增生: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前列腺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是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增生,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其发病机制与雄激素及其受体作用、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等相关,高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年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
二、临床表现
前列腺炎:
症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异常症状,还可有会阴部、下腹部、腰骶部等部位的疼痛不适,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相对迁延。
年龄与性别影响:中青年男性是主要发病人群,不同年龄阶段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一般中青年患者因生活方式等因素,急性发作时症状相对较急重。
前列腺增生:
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如排尿等待、尿线变细、射程变短、排尿不尽等,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出现尿频(尤其是夜尿增多)、尿急、尿痛等,严重时可导致尿潴留、血尿等并发症,50岁以上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明显且可能加重。
三、诊断方法
前列腺炎:
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细菌等异常,尿液和血液的相关检查也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等,如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时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常升高。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等可了解前列腺的形态、结构等情况,辅助诊断。
年龄与性别因素:中青年男性患者在诊断时需结合其生活方式等情况综合判断,比如有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要考虑前列腺炎的可能。
前列腺增生:
直肠指检:可触摸前列腺的大小、质地等,是初步诊断前列腺增生的常用方法。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前列腺体积、内部结构等,准确测量前列腺大小,对于50岁以上男性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年龄影响:50岁以上男性是重点筛查人群,随着年龄增加,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前列腺增生。
四、治疗原则
前列腺炎: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慢性前列腺炎: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久坐、戒酒等)、物理治疗(如前列腺按摩等)等,同时可根据情况辅以药物治疗。
年龄与性别因素:中青年男性在治疗时要特别强调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对病情影响较大,且要关注药物治疗可能对生殖等方面的影响需谨慎选择药物。
前列腺增生:
观察等待:对于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定期复查。
药物治疗:使用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改善排尿症状等。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手术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全身状况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