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便血常见病因有肠道感染性疾病(如志贺菌引发的细菌性痢疾表现为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等、沙门菌感染致肠道炎症出现相应粪便情况)、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有反复发作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结直肠肿瘤(早期有腹泻与便血交替等)、缺血性肠病(多发生于有基础病史的老年人致肠道缺血缺氧出现腹泻样便血等)、过敏性紫癜(儿童多见累及胃肠道有相关症状),儿童出现需关注过敏性紫癜及防脱水、注意饮食卫生,中老年人要警惕结直肠肿瘤等并及时就诊检查,青壮年要考虑肠道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有情况时及时就医检查。
一、常见病因及相关情况
(一)肠道感染性疾病
1.细菌性痢疾:多由志贺菌感染引发,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起初可为稀便,随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常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感染志贺菌,感染后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热等;青壮年若不注意饮食卫生,也易罹患该病。
2.沙门菌感染:沙门菌污染食物等后进入人体,可引起肠道炎症,出现腹泻,粪便可为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胃肠道功能相对脆弱,感染后腹泻可能更频繁,需注意预防脱水等情况;成年人若进食了被污染的食物,也易发病。
(二)炎症性肠病
1.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还可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即有便意但排便不尽感)等症状。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病程较长,需要长期管理。
(三)结直肠肿瘤
1.结肠癌或直肠癌:早期可能出现腹泻与便血交替的情况,随着病情进展,便血可能增多,腹泻症状也可能加重。中老年人相对风险更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黏膜等组织发生病变的几率增加,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的人群风险进一步升高。
(四)缺血性肠病
多发生于老年人,尤其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血管狭窄(如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病史的人群。由于肠道供血不足,导致肠道黏膜缺血、缺氧,出现腹泻样便血,常伴有腹痛等表现。
(五)过敏性紫癜
儿童多见,除了皮肤出现紫癜外,还可累及胃肠道,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胃肠道症状,这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肠道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引起。
二、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像腹泻一样的便血时,需格外关注。比如过敏性紫癜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家长要留意孩子皮肤是否有紫癜表现,同时儿童腹泻便血易导致脱水等情况,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尿量等,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提示可能有脱水,需及时就医。对于肠道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儿童腹泻便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孩子食用不洁食物。
(二)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出现此类情况,要警惕结直肠肿瘤、缺血性肠病等。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中老年人更需注意,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增加肠道病变的风险或影响肠道供血等。中老年人出现腹泻便血时,应及时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结肠镜等,以明确病因。
(三)青壮年
青壮年出现像腹泻一样的便血,要考虑肠道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情况。若近期有不洁饮食史,需想到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若有反复腹泻便血情况,要考虑炎症性肠病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常规、结肠镜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