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而异,男性尿道淋病有尿道刺激及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女性宫颈淋病多数无症状或有分泌物增多等,其他部位感染有相应表现;实验室检查有涂片、培养、核酸检测等方法,其中培养是金标准;需询问病史与接触史,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感染淋病有不同注意事项,有不洁性行为史等出现相关症状者患淋病可能性大。
一、症状表现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其症状表现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男性尿道淋病:早期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随后尿道会流出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量较多。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阴茎红肿、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女性宫颈淋病:多数女性感染淋病奈瑟菌后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还可出现宫颈充血、水肿、触痛等,部分患者会伴有尿急、尿频、尿痛等尿道症状。若感染扩散至盆腔,可能出现下腹痛、发热等症状。
其他部位淋病:如口咽部感染,可出现咽部不适、吞咽疼痛、咽部充血等;直肠感染则表现为直肠瘙痒、疼痛、烧灼感,有脓性分泌物等。
二、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取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对男性尿道淋病的诊断有初步提示作用,但女性宫颈分泌物中存在类似革兰阴性双球菌的菌群,单纯涂片检查阳性率较低,需进一步做培养确认。
淋病奈瑟菌培养: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将分泌物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或Thayer-Martin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35-36℃)、湿度(70%-80%)及含5%-10%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培养24-48小时,根据菌落形态、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培养法可以明确病原体,且能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核酸检测:包括核酸扩增试验等,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检测标本中的淋病奈瑟菌核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适用于症状不典型或处于感染早期的患者,但需要注意标本采集、运输及检测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以免出现假阳性结果。
三、病史与接触史询问
详细询问病史和接触史对于确定是否得了淋病非常重要。要了解患者是否有不洁性行为史,包括最近一次性接触的时间、性伴侣情况等。如果性伴侣中有淋病患者,那么自身感染淋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同时,还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淋病相关的治疗史等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综合判断是否患有淋病。例如,有不洁性行为史且出现了上述相关症状的人群,患淋病的可能性较大。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感染淋病可能会导致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眼炎等不良后果。孕妇若怀疑感染淋病,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宫颈分泌物培养等,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儿童:儿童淋病多为间接接触感染,如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毛巾等。幼女淋病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炎,出现外阴红肿、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尿痛等症状,家长若发现儿童有这些表现,应及时带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淋病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如男性老年人可能尿道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老年人若有高危接触史或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相关异常表现,应及时进行检查以明确是否感染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