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包括胃部肿瘤和肠道肿瘤,胃部肿瘤早期有上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忽视,进展期有疼痛加重、体重下降、呕血黑便等症状;结肠癌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直肠癌有直肠刺激症状、便血、肠梗阻症状,不同人群胃肠肿瘤症状有差异,需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并根据自身情况及时排查。
一、胃部肿瘤常见症状
早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例如,一些年轻患者可能因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将胃部的轻微不适归结为消化不良等情况而未及时就诊。对于有长期胃部疾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更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因为这类人群发生胃部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
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加重,疼痛无明显规律,且服用一般胃药难以缓解;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由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以及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患者会逐渐消瘦;呕血或黑便,肿瘤侵蚀胃部血管可导致出血,出血量较少时可能仅表现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出血量较多时则可出现黑便,严重时会出现呕血;此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若肿瘤位于贲门部位,可能影响食物的通过,导致吞咽困难。
二、肠道肿瘤常见症状
结肠癌常见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例如,有的患者可能原本排便规律,突然出现一段时间内频繁腹泻,而后又转为便秘。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和排便功能。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极高,更应留意排便习惯的细微变化。
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变形,或大便中带血、黏液等。血液可能是鲜红色、暗红色或黑便,这取决于肿瘤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阻塞部分肠道,导致大便变细;同时,肿瘤表面破溃出血或产生黏液,会使大便性状发生改变。
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不固定,随着病情进展,腹痛可能逐渐加重且规律改变。肿瘤在肠道内生长,会引起肠道痉挛或阻塞,从而导致腹痛。
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等。这是肿瘤本身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被触及的表现。
直肠癌常见症状:
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等。患者总是感觉有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很少;肛门部位有持续的坠胀不适,且有强烈的排便紧迫感但又排不出多少粪便。由于直肠位置较低,肿瘤对直肠的刺激更为明显。
便血:是直肠癌常见症状之一,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量一般不多,常伴有黏液。肿瘤生长在直肠部位,表面容易破溃出血,血液与大便混合。
肠梗阻症状: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肠腔狭窄,导致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胃肠肿瘤的症状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等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症状可能表现得相对隐匿;女性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若出现胃肠肿瘤相关症状,可能因生理变化而被忽视或混淆;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长期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胃肠肿瘤的风险更高,且症状出现后更应及时就医排查;有胃肠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定期进行胃肠镜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