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有多种表现,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性质多样、持续时间不等;消化相关症状包括食欲变化、恶心呕吐、腹胀等;其他伴随症状有反酸烧心、黑便或呕血等,出现相关征兆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疼痛表现
1.部位与性质:胃病引起的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灼痛等。例如,胃溃疡患者常表现为进食后疼痛,疼痛具有一定规律性,多在进食后0.5-1小时出现,至下次进餐前缓解;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多表现为空腹疼痛,即进食后疼痛缓解,疼痛常在餐后2-4小时出现,进食后可缓解。不同年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胃病疼痛可能表述不精确,多以哭闹等方式体现腹部不适;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较迟钝,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
2.疼痛持续时间:胃病引起的疼痛持续时间不等,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更久。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需警惕病情恶化,如胃溃疡可能并发穿孔等严重情况,此时疼痛会剧烈且持续不缓解。
二、消化相关症状
1.食欲变化:部分胃病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如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由于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消化功能下降,可能导致食欲不佳。而有些胃部溃疡活动期的患者,可能因为疼痛等不适影响进食,出现食欲减退。但也有少数胃病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亢进的情况,例如胃泌素瘤患者,由于肿瘤分泌大量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导致患者出现饥饿感,食欲亢进。不同性别在食欲变化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有差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食欲异常。
2.恶心呕吐:很多胃病都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如反流性食管炎,由于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可引起恶心,严重时可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幽门梗阻患者也会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常为隔夜宿食,有酸臭味。对于儿童来说,若出现反复恶心呕吐,要考虑是否为消化不良、胃炎等引起,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饮食等因素影响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老年人出现恶心呕吐需警惕是否有胃部肿瘤等情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胃部疾病恶变风险增加。
3.腹胀:胃病患者常伴有腹胀症状,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动力不足,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导致腹胀。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受损,消化功能减弱,也易出现腹胀。腹胀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进食和日常生活。不同生活方式下腹胀情况不同,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胃肠蠕动减慢,导致腹胀。
三、其他伴随症状
1.反酸烧心: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多有明显的反酸烧心症状,尤其是在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容易发作。不同年龄人群反酸烧心表现类似,但儿童出现反酸烧心需注意是否有先天性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等情况。
2.黑便或呕血:这是比较严重的胃病征兆,提示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例如胃溃疡合并出血时,患者可能出现黑便,大便呈柏油样,发亮;如果出血量大,可能出现呕血,呕吐物可为鲜红色血液或咖啡色样物质。上消化道出血可见于多种胃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老年人出现黑便或呕血要高度警惕胃癌等恶性疾病的可能,因为老年人是胃癌的高发人群之一。
总之,当出现上述胃病征兆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