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检查包括胃镜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状况、发现病变及取活检,适用于相关症状及高危人群,检查前需空腹等;幽门螺杆菌检测有无需空腹的尿素呼气试验(分碳13和碳14,碳14有放射性,儿童等选碳13)及胃镜下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有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观察形态等,为胃镜补充)和CT(助判断胃肿瘤侵犯等);血液检查有血常规、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胃泌素17测定;特殊人群中儿童胃镜需谨慎,老年人要评估基础病,孕妇尽量避免胃镜需权衡利弊。
一、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病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状况。通过胃镜能发现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还能取组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适用于有上腹痛、消化不良、呕血、黑便等症状的患者,老年人及有胃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可作为定期筛查手段。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去除口腔假牙等,检查时可能有轻微不适,检查后需禁食禁水暂短时间,待咽部麻醉作用消退后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二、幽门螺杆菌检测
(一)尿素呼气试验
包括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无需空腹,患者口服特定试剂后检测呼出气体中幽门螺杆菌代谢产物来判断是否感染。碳14呼气试验有一定放射性,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更倾向选择碳13呼气试验。该方法简便无创,是临床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发病相关,检测后若阳性需进一步评估是否需治疗。
(二)胃镜下组织活检
在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既能明确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又能同时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对于怀疑有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且需了解胃黏膜具体病变的患者适用。
三、影像学检查
(一)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患者口服钡剂后通过X线检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形态、蠕动等情况,可发现溃疡龛影、占位性病变等,但相对胃镜直观性较差,一般作为胃镜检查的补充或不适合胃镜检查患者的替代检查方法。检查前需禁食数小时,按要求服用钡剂等准备。
(二)CT检查
一般不是胃病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于了解胃肿瘤有无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判断胃外病变等情况有帮助,比如评估胃恶性肿瘤有无转移至周围淋巴结或其他脏器等,可辅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四、血液检查
(一)血常规
通过检测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可了解有无贫血情况,因为胃病可能导致慢性失血引起贫血,通过血常规能初步发现这种异常。
(二)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胃泌素17测定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变化等对萎缩性胃炎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胃泌素17测定等有助于评估胃黏膜状态及辅助判断胃部相关疾病情况,比如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泌素17水平可能有变化等,可辅助医生综合判断胃病情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谨慎,需充分评估患儿身体状况及耐受性,一般在有明确适应证(如怀疑消化道异物、严重消化道出血等)且成人陪同下进行,检查前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做好禁食等准备,检查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二)老年人
老年人进行胃镜检查前要详细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提前与医生沟通,检查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检查后要注意观察有无不适反应,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饮食等。
(三)孕妇
孕妇一般尽量避免胃镜检查,如需检查需充分评估利弊,权衡检查可能带来的风险(如辐射、操作刺激等)与疾病诊断的必要性,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下谨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