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与胃癌在症状表现、高危人群、医学检查手段及预防早期发现建议上有不同特点。胃炎常见上腹部隐痛等较局限缓慢症状,高危人群包括饮食不规律等,检查有胃镜等,预防需健康生活方式等;胃癌早期多无症状,进展后症状明显加重,高危人群有家族史等,检查以胃镜等为金标准,预防要针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等。
一、症状表现特点
胃炎:常见症状有上腹部隐痛、胀痛、钝痛等,疼痛无明显规律性,部分患者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表现。不同类型胃炎症状有一定差异,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伴有贫血相关表现,如乏力等,但一般症状相对较局限且变化相对缓慢,多与饮食因素关系密切,比如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症状可能加重或诱发。
胃癌: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类似胃炎的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症状逐渐明显,如上腹部疼痛逐渐加重,疼痛规律改变,可变为持续性疼痛;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消瘦、乏力,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以及吞咽困难等梗阻症状,且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一般与饮食因素关联不紧密或经一般胃炎治疗措施无法缓解。
二、高危人群特征
胃炎:长期饮食不规律人群,如经常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者;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人群;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人群;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等,这些因素长期作用易引发胃炎,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不健康是主要诱因。
胃癌:有胃癌家族史人群,此类人群遗传易感性较高;幽门螺杆菌长期慢性感染人群;长期高盐饮食、食用腌制烟熏食物人群;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癌前病变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等,男性相对女性发病风险可能略高,年龄增长是重要危险因素。
三、医学检查手段
胃炎: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情况,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炎症程度及类型;幽门螺杆菌检测,如尿素呼气试验等,可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
胃癌: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能直接看到胃内病变情况并取组织确诊;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辅助诊断,能发现胃部较大的病变轮廓等;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虽不能确诊胃癌,但对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腹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了解胃癌病变侵犯深度、有无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
四、预防与早期发现建议
胃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避免不必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如需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采用四联疗法等规范治疗;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有上述高危因素人群,以便早期发现胃炎并及时干预。
胃癌:对于有胃癌高危因素人群,除了像胃炎预防中健康生活方式等措施外,更要加强监测,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一般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关注自身症状变化,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应及时就医;改善饮食结构,减少高盐、腌制、烟熏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食物的摄入。对于特殊人群,如胃癌家族史人群,要更密切监测,因为遗传因素导致发病风险更高;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注意定期体检筛查;女性也不能忽视胃癌的预防和筛查,同样存在发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