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菌是引起淋病的革兰阴性双球菌,通过性接触等途径传播,有相应致病性,男性和女性淋病有不同临床表现,可通过涂片、培养、核酸检测等诊断,治疗用抗生素,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妊娠期女性、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淋病奈瑟菌的基本定义
淋病奈瑟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双球菌,是引起淋病的病原体。它呈肾形或豆形,常成对排列,无芽孢、无鞭毛,有菌毛。
二、淋病奈瑟菌的致病性
1.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可通过产道感染。在性传播中,淋病奈瑟菌可侵犯泌尿生殖系统黏膜,男性主要侵犯前尿道、后尿道、前列腺等,女性主要侵犯宫颈、尿道、直肠、咽部等。
对于新生儿,通过产道时,淋病奈瑟菌可感染眼部,引起新生儿淋菌性眼炎。
2.致病机制
淋病奈瑟菌表面的菌毛可介导其黏附到宿主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其产生的一些酶类,如IgA1蛋白酶,能破坏人体黏膜表面的IgA1抗体,从而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
三、淋病的临床表现
1.男性淋病
急性淋病:初期症状为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度刺痛,随后有稀薄黏液流出,24小时后症状加剧,出现脓性分泌物,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样痛,可伴有尿频、尿急,还可能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等。
慢性淋病:多由急性淋病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来,症状相对较轻,尿道常有瘙痒感,晨间尿道口有“糊口”现象,挤压阴茎根部可见少量稀薄脓性分泌物。
2.女性淋病
急性淋病:宫颈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有症状者可表现为阴道脓性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伴有尿痛、尿频等,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触痛等。
慢性淋病:可因急性淋病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导致淋菌潜伏在宫颈、尿道旁腺、输卵管等部位,引起下腹坠胀、腰酸、白带增多等。
四、淋病的诊断方法
1.涂片检查
取尿道或宫颈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若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易出现假阳性,所以男性尿道分泌物涂片的阳性率较高。
2.培养检查
将分泌物接种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在35-36℃、含5%-10%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培养24-48小时,根据菌落形态、氧化酶试验等进行鉴定。培养法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尤其适用于症状不典型或涂片阴性的患者。
3.核酸检测
采用核酸扩增试验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可用于早期诊断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检测。
五、淋病的治疗
淋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正规医疗规范,严格按照病原学检查结果和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抗生素,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
新生儿淋菌性眼炎:分娩时若产妇患有淋病,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用1%硝酸银溶液或其他有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以预防淋菌性眼炎的发生。因为新生儿眼部感染淋病奈瑟菌后,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2.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感染淋病奈瑟菌后,需积极治疗,因为淋病可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治疗时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
3.儿童
儿童淋病多因接触被淋病奈瑟菌污染的物品等感染,如幼女淋病常表现为外阴阴道炎,出现阴道、尿道脓性分泌物,外阴红肿等。儿童感染淋病后应及时就医,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且用药需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