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有下尿路症状(储尿期的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期的排尿困难;排尿后的排尿不尽感、尿后滴沥)和相关并发症症状(血尿、膀胱结石、肾功能损害),其引起原因包括年龄因素(40岁后开始增生,50岁左右渐现症状,80岁以上高发)、雄激素及其代谢影响(睾酮经5α-还原酶代谢为双氢睾酮刺激增生,激素失衡促进)、其他相关因素(炎症、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
一、前列腺增生的症状
1.下尿路症状
储尿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尤其是夜尿频数,这是由于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膀胱敏感性增高。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尿急,即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以及尿失禁,部分患者会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等)不自主排尿。
排尿期症状: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的典型症状之一,表现为排尿起始延迟、尿线变细、射程变短、尿流无力、排尿间断等。患者需要用力增加腹压才能将尿液排出,严重时甚至需要手压下腹部才能帮助排尿。
排尿后症状:排尿不尽感较为常见,患者在排尿结束后仍感觉膀胱内有尿液残留,这是因为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尿液不能完全排空。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尿后滴沥,即排尿结束后仍有尿液点滴流出。
2.相关并发症症状
血尿:前列腺增生时,增生的组织表面血管扩张、破裂可引起血尿,轻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重者可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长期血尿可能导致患者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膀胱结石:由于尿液长期潴留,尿中的晶体物质容易沉积形成结石,膀胱结石可引起排尿中断、尿痛等症状,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和远端尿道。
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前列腺增生引起的长期下尿路梗阻,可导致双肾积水,进而影响肾功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等尿毒症症状。
二、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原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一般来说,40岁以后前列腺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岁左右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逐渐增多,8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体内激素平衡失调以及前列腺组织自身的退行性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增生。
2.雄激素及其代谢影响
雄激素作用:雄激素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睾酮是男性主要的雄激素,在前列腺内被5α-还原酶代谢为双氢睾酮(DHT),DHT与前列腺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前列腺细胞增生。
激素失衡:随着年龄增长,体内雄激素代谢平衡被打破,雄激素水平相对变化或雌激素与雄激素的比例失调等,都可能促进前列腺组织的增生。例如,老年男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会使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失衡,进一步刺激前列腺增生。
3.其他相关因素
炎症因素:长期、反复的前列腺炎症刺激,如慢性前列腺炎等,可能会引起前列腺组织充血、水肿,进而促进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增生。有研究表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发生前列腺增生的风险较无前列腺炎患者有所增加。
生活方式: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与前列腺增生的发生有关。例如,长期久坐、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影响前列腺组织的代谢,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发病风险;此外,长期大量饮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也可能对前列腺产生刺激,诱发或加重前列腺增生的症状。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有家族史的男性,其发生前列腺增生的可能性较没有家族史的男性相对较高,提示遗传易感性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病中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