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有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和成虫引起的症状。幼虫移行可致肺部症状(感染后1-2周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等,严重可气喘等,儿童更易明显)及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等,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成虫可致消化道症状(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感染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其他症状(少数儿童异食癖,长期感染致营养不良,表现消瘦、贫血等,影响儿童智力、女性月经等)。
一、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
1.肺部症状:当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部症状。一般在感染后1-2周左右出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可伴有痰中带血,还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多为低热,一般在37.5℃-38.5℃左右,严重时可能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因为幼虫在肺部移行,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蛔虫幼虫感染人体后,会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肺部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炎症改变,从而出现上述肺部相关症状。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相对成人可能更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这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幼虫移行引起的炎症反应更为敏感有关。
2.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这是由于蛔虫幼虫移行过程中释放的物质作为过敏原,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在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感染蛔虫幼虫的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表现,其发生机制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即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导致这些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活性介质,引起过敏症状。
二、成虫引起的症状
1.消化道症状
腹痛:是成虫引起的常见症状,多为脐周隐痛。这是因为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痉挛等。疼痛一般无明显规律性,可反复发作。不同年龄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够准确,往往以哭闹等方式表现腹痛,而成人可能能更准确描述疼痛的部位和性质。长期的蛔虫感染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蛔虫寄生在肠道内,夺取营养物质,影响儿童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进而影响身高、体重等的增长。
食欲不振: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这是由于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干扰了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影响了患者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器的功能,导致患者食欲不振。在一些临床观察中发现,蛔虫病患者中约有相当比例存在食欲不振的情况,且经过驱虫治疗后,随着蛔虫的清除,食欲不振的症状多可逐渐改善。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有时可吐出蛔虫。这是因为蛔虫在肠道内的活动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的逆蠕动,从而导致恶心、呕吐。如果蛔虫数量较多,成团的蛔虫可能引起肠道梗阻,此时呕吐症状会更为严重,可能出现频繁呕吐,甚至吐出胆汁等。
2.其他症状
异食癖:少数患者尤其是儿童可能出现异食癖,喜欢吃一些非食物的物质,如泥土、纸张等。这可能与蛔虫感染引起的代谢紊乱或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在一些研究中发现,蛔虫感染可能影响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代谢,导致患者出现异食癖的表现,及时驱虫治疗后,异食癖症状多可缓解。
营养不良:长期感染蛔虫的患者,由于蛔虫夺取营养,可导致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儿童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其智力发育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如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标准,体重不增或减轻等。对于女性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影响月经周期、月经量等,导致月经不调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