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腹痛(多为隐痛、胀痛、钝痛或绞痛,集中在上腹部,可能放射,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恶心呕吐(因胃黏膜受刺激致胃功能紊乱引起,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有特殊情况)、食欲不振(因胃黏膜炎症及不适症状导致,影响营养摄入和病情控制,受生活方式和精神心理因素影响)、消化不良(表现为餐后饱胀、打嗝、反酸等,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有肝胆疾病病史者症状更复杂)、嗳气(因胃内气体增多排出产生,可能频繁发作,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胃食管反流病史患者有特殊情况)。
一、腹痛
1.疼痛性质: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时,腹痛多为隐痛、胀痛或钝痛,也可能出现绞痛。隐痛一般程度较轻,患者能忍受,但会持续存在;胀痛通常感觉胃部有胀满感且伴有疼痛;钝痛是一种不太尖锐的疼痛;绞痛则较为剧烈,呈阵发性发作。
2.疼痛部位:疼痛部位多集中在上腹部,也就是剑突下或脐上的区域。但有时疼痛也可能会向背部、胸部等部位放射。
3.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描述疼痛时可能不够准确。而年轻患者疼痛感受可能更明显。饮食不规律、食用刺激性食物、腹部受凉等生活方式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加重腹痛。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腹痛可能更具规律性,如空腹时疼痛加重等。
二、恶心呕吐
1.发生机制: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胃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紊乱,胃内压力升高,从而引起恶心呕吐。
2.呕吐物特点:呕吐物一般为胃内容物,可能包含未消化的食物。如果呕吐较为剧烈,还可能出现胆汁,表现为呕吐物呈黄绿色。
3.特殊情况:儿童患者呕吐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呛咳等情况,需要特别注意防止窒息。孕妇在慢性胃炎急性发作出现恶心呕吐时,由于孕期身体的特殊变化,呕吐可能会更加频繁和剧烈,且需要谨慎用药,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如果频繁呕吐,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
三、食欲不振
1.原因:胃黏膜炎症影响了胃的消化和感知功能,使患者对食物的欲望降低。同时,腹痛、恶心等不适症状也会进一步抑制食欲。
2.影响:长期食欲不振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本身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营养缺乏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和正常发育。对于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患者,食欲不振还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病情的控制。
3.相关因素:生活方式中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会加重食欲不振的症状。而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焦虑、抑郁等,可能会因为情绪因素进一步影响食欲,形成恶性循环。
四、消化不良
1.具体表现:患者会出现餐后饱胀感,即使进食少量食物也感觉胃部胀满不适,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内不消化。还可能伴有打嗝、反酸等症状,打嗝时有酸腐气味,反酸会感觉有酸性液体反流至口腔。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年轻人可能因为消化不良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本身就有所减退,消化不良可能会导致便秘等问题加重。对于肥胖人群,消化不良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新陈代谢,加重体重问题。有肝胆疾病病史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因为肝胆功能异常也会影响消化。
五、嗳气
1.产生原因: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管排出时产生嗳气。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时,胃的消化功能下降,食物在胃内发酵产生气体,同时胃的排空延迟也会导致气体积聚。
2.频率和特点:嗳气可能频繁发作,有时会感觉气体不断从胃中涌出。部分患者嗳气后可能会暂时缓解胃部的胀满感,但不久后又会再次出现。
3.特殊情况:儿童嗳气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如进食过快、边吃边说话等。而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嗳气时可能会因为胸腔压力变化等因素影响呼吸,出现气短等症状。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患者,嗳气可能会加重反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