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有不同症状表现,男性急性前尿道炎等,女性症状不典型易忽视;传播途径有性接触和间接接触;实验室检查涂片有初步筛选意义,培养是金标准;发病年龄主要在性活跃中青年,男女感染率有差异;性活跃多伴侣及不安全性行为易感染;儿童新生儿和婴幼儿可感染,孕妇感染有不良影响需规范治疗。
一、症状表现特征
(一)男性淋病特征
男性感染淋病后,通常在感染后2-10天左右出现症状。最常见的是急性前尿道炎,初始症状为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微刺痛,随后有稀薄黏液流出,很快转为脓性分泌物,量多,呈黄色、黄绿色,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合并附睾炎,表现为附睾红肿、疼痛、触痛明显等。
(二)女性淋病特征
女性感染淋病后,由于女性尿道短而宽,症状相对男性更不典型。约有一半的女性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宫颈炎,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宫颈口红肿、触痛;也可伴有尿道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压痛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盆腔炎,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异常出血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引起不孕或宫外孕等严重后果。
二、传播途径特征
(一)性接触传播
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在一次性无保护措施的性接触中,男性传给女性的感染率约为50%-90%,女性传给男性的感染率约为20%-50%。
(二)间接传播
少数情况下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物、被褥、毛巾、浴盆、马桶圈等,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一般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女性婴幼儿,可能因接触污染的卫生用品等而感染。
三、实验室检查特征
(一)涂片检查
取尿道或宫颈脓性分泌物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对男性淋病的诊断有初步筛选意义,但女性患者阳性率较低,且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二)培养检查
将分泌物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或Thayer-Martin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培养,若培养出淋病奈瑟菌则可确诊。培养检查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依据。
四、发病年龄与性别特征
(一)发病年龄
淋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见于性活跃的中青年。青少年由于性意识逐渐觉醒,性活动较为频繁,且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感染淋病的风险较高。
(二)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均可感染淋病,但在不同年龄段感染率有所不同。在成年人群中,性活跃期男性感染淋病的几率相对较高,而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等因素,感染后症状相对隐匿,容易被忽视。不过随着性观念的变化等因素,女性淋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五、与生活方式相关特征
(一)性活跃人群风险
性活跃且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感染淋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因为频繁的性接触会增加与淋病奈瑟菌感染者接触的机会,从而容易感染淋病。
(二)不安全性行为影响
不使用安全套等不安全性行为是淋病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安全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淋病奈瑟菌的传播,不使用安全套则使感染风险大幅上升。
六、特殊人群特征
(一)儿童淋病特征
儿童淋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新生儿多因分娩时通过感染淋病母亲的产道而被感染,可引起眼结膜炎,出现眼结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等;婴幼儿淋病多因接触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女性婴幼儿可出现外阴阴道炎,表现为外阴红肿、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排尿时哭闹等。儿童感染淋病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等。
(二)孕妇淋病特征
孕妇感染淋病后,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宫内感染,还可能在分娩时感染新生儿。同时,孕妇淋病若不及时治疗,也会影响自身健康,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孕妇感染淋病后需及时进行规范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