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与胃溃疡在疼痛特点、其他伴随症状及通过检查辅助鉴别方面存在不同。胃炎疼痛无明显规律性、程度相对较轻,伴随腹胀等一般症状,胃镜下胃黏膜有充血等广泛表现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胃溃疡疼痛有餐后痛规律、程度稍明显,伴随反酸等症状,胃镜下有圆形等溃疡病灶且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重要致病因素。
一、疼痛特点
1.胃炎:胃炎引起的疼痛多无明显规律性,可为隐痛、胀痛等,部分患者进食后可能无明显加重或稍有不适,一般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且个体差异较大,与胃炎的类型(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比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疼痛相对较轻微,而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因胃黏膜萎缩、消化功能减退等因素,疼痛表现也有不同,但总体疼痛特点是相对不固定。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胃炎可能因表述不清,更多表现为腹部不适、哭闹等;老年人胃炎疼痛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男性和女性在胃炎疼痛表现上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会影响胃炎疼痛的发生和程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患者胃炎疼痛可能更易反复发作。
2.胃溃疡:胃溃疡的疼痛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多为餐后痛,即进食后0.5-1小时左右开始出现疼痛,随后缓解,下次进食后又重复出现这种规律。疼痛性质多为灼痛、钝痛、胀痛等。一般疼痛程度相对胃炎可能稍明显些,其疼痛规律与胃酸分泌和食物刺激胃黏膜有关,进食后食物刺激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导致疼痛,食物消化后胃酸刺激减轻则疼痛缓解。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胃溃疡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疼痛规律可能不典型;老年人胃溃疡疼痛规律也可能不典型,且易出现并发症;男性和女性在胃溃疡疼痛表现上无本质区别,但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节制等会影响胃溃疡疼痛的发作,有胃溃疡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疼痛可能更易加重。
二、其他伴随症状
1.胃炎:除疼痛外,可能伴有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恶心、呕吐程度一般较轻,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部分患者可能有食欲减退,但程度不一。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胃炎除上述症状外,可能因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腹泻等伴随症状;老年人胃炎伴随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如仅表现为消化不良、乏力等。男性和女性在伴随症状上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会加重胃炎的伴随症状表现,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胃炎患者可能伴随自身免疫相关的其他表现。
2.胃溃疡:除疼痛和上述类似胃炎的腹胀、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外,还可能有反酸、烧心等症状较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有体重减轻,这是因为胃溃疡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体重逐渐下降。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胃溃疡伴随体重减轻相对少见;老年人胃溃疡伴随体重减轻可能更易发生,且可能合并贫血等情况;男性和女性在伴随症状上无特殊差异,但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会加重胃溃疡的反酸、烧心等伴随症状,有溃疡出血病史的患者可能伴随黑便等出血相关症状。
三、通过检查辅助鉴别
1.胃镜检查:
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或糜烂等表现,胃黏膜病变范围相对较广泛,可累及胃窦、胃体等部位,病变程度根据胃炎类型不同有所差异,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呈灰白相间,皱襞变平甚至消失等。
胃溃疡:胃镜下可见胃黏膜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病灶,边界清晰,底部有灰白色苔膜,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等,溃疡多发生在胃角、胃窦小弯等部位,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可与胃炎鉴别。
2.幽门螺杆菌检测:
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的常见原因之一,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较高,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炎症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胃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同样较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溃疡的形成和难以愈合等。